建安五年,春末。
当袁绍在邺城密室中与群臣谋算,定下“以正合,以奇胜”的宏大方略时,千里之外的青州大地,已率先燃起了南下的烽火。
青州,齐国,临菑城。
此城经袁绍势力数年经营,已从昔日黄巾肆虐的残破之地,变为一座巨大的兵营。城郊的校场上,旌旗蔽日,矛戟如林,肃杀之气远胜尚且微寒的春风。中军大帐内,一场战前军议,气氛却比邺城更为凝练、尖锐。
主将麴义,按剑立于沙盘之前,他身形魁梧,面容带着久经沙场的倨傲与戾气。作为平定河北、屡破胡骑的宿将,他对即将发动的侧击充满了迫不及待的征服欲。他的目光扫过帐下诸将,最终落在左侧一位面色枣红、气质沉毅的将领身上——徐晃,以及右侧一位英气勃发、腰悬弓袋的骁将——太史慈。
“主公宏图已定,中原决战在即!”麴义的声音沙哑而富有穿透力,他手指重重敲在沙盘上标注着“徐州”的区域,“我青州之责,便是为主公主力,斩断曹贼右臂!让那臧霸、孙观之流,知晓何为河北兵锋!”
他环视众人,下达了最终指令:
“徐晃听令!命你率本部步卒一万,并调拨三千幽州骑兵予你,自琅琊国南下,兵锋直指东海郡!务求稳扎稳打,沿途清除曹军斥候、堡垒,做出直扑下邳之势,吸引臧霸主力!”
“太史慈听令!命你率五千青州精锐,多为弓弩手与轻骑,自北海国出发,沿海滨南下,穿插至东莞、东安一带。你的任务不是攻城,是搅乱其腹地!焚其粮仓,断其驿道,狙杀其信使,让徐州东北之境,日夜不宁!”
“本将自统中军两万,坐镇琅琊,为你二人后援,并伺机而动,直捣郯城!”
“诺!”徐晃与太史慈抱拳领命,声震帐篷。
然而,在众人离去后,一直沉默立于帐中的一位青衫文士却缓缓开口,他正是袁绍派来协调青州军政的谋士,郭图的族弟郭援。他低声道:“麴将军,徐公明沉稳有余,进取或不足;太史子义虽勇,然其毕竟新附……将军是否过于托大,分兵而进?”
麴义冷哼一声,脸上掠过一丝不屑:“郭先生多虑了。徐公明乃善战之将,太史慈亦是一员虎狼。曹军在徐州,不过是臧霸、孙观等泰山贼寇出身,乌合之众,岂能挡我河北雄师?分兵合击,正可令其首尾难顾!此战,正要打出我青州军的威风,让邺城那些只知空谈的谋士看看!”
他的骄傲与轻敌,如同帐外飘扬的“麴”字大纛,鲜明而刺目。但他并不知道,在徐州郯城,那位以豪侠之名统御泰山群雄的臧霸,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他得到了曹操“便宜行事”的密令,麾下孙观、吴敦、尹礼、昌豨诸将亦磨刀霍霍,更有一张无形的网,正在徐州士族中间悄然织就。
东线的战幕,就在这主将的骄矜与暗藏的杀机中,猛然拉开。
徐晃用兵,如其为人,沉稳如山。他并未因麴义的催促而冒进。自琅琊出兵后,他并未直扑臧霸重兵布防的郯城,而是选择了先扫清外围。
他的大军行动缓慢却极具章法。每日行军不过三十里,入夜必择险要处立下坚固营寨,壕沟、鹿角、哨塔一应俱全,斥候放出方圆二十里,如同一个移动的钢铁堡垒缓缓南压。
在临沂城外,他遭遇了臧霸部将孙观率领的五千人马。孙观意图凭借地利,依仗骑兵突袭徐晃侧翼。然而徐晃早有预料,他将辎重车辆置于阵中,以强弩手居前,长矛兵次之,自己的精锐步卒则隐藏在两翼。
当孙观的骑兵呼啸而至,试图冲破弩阵时,迎接他们的是密集如雨的弩箭。待其骑兵速度受阻,阵型散乱之际,徐晃令旗一挥,隐藏的两翼步卒猛然杀出,正是以张辽旧部为骨干的并州步卒,悍勇无比,瞬间将孙观军截为两段。同时,那三千幽州骑兵从侧后方猛然突入,彻底搅乱了孙观的阵脚。
一场激战,孙观大败,损兵千余,狼狈退回郯城方向。徐晃并不追击,只是稳稳地占领了临沂,将其变为继续南下的又一个支点。
他行军不扰民,对俘虏的徐州兵亦加以甄别,愿降者收编,不愿者发放路费遣散。此举虽缓,却无形中瓦解着徐州军民的抵抗意志,许多小城邑望风归附。他的“铁壁”战术,虽未取得惊天动地的大胜,却实实在在地挤压着臧霸的战略空间,将主力牢牢吸引在了东海郡北部。消息传回临菑,连骄傲的麴义也不得不承认,徐晃打得漂亮。
与徐晃的堂堂正正相比,太史慈的进军则如同一场无声的风暴。
他率领的五千精锐,弃绝了大队人马行军的喧嚣,化整为零,分成数十股百人队,利用其对青徐交界处丘陵、海滨地形的熟悉,如同水银泻地般渗透进了徐州东北境。
他的战术灵活至极:
破袭粮道: 一支小队伪装成商队,接近东莞的一处曹军粮草中转站,夜间突然发难,四处纵火,将数千斛军粮焚为灰烬,守将甚至没看清敌人来自何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