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大将军府邸深处,陈琳的府衙内,烛火彻夜未熄。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一种近乎狂热的创作激情。陈琳,这位建安文坛的翘楚,此刻并非在吟风弄月,而是将毕生的才情,都倾注于一方素帛之上。他的笔,就是袁绍麾下最锋利的先锋,其威力,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颜良、文丑的万马千军。
他时而伏案疾书,笔走龙蛇;时而掷笔起身,在铺满地图与文牍的室内踱步,口中念念有词,眼神锐利如鹰隼。他在脑海中勾勒着曹操的画像——非是战场上的枭雄,而是一个卑鄙、残忍、僭越的国贼形象。他要将这张画像,通过最华美也最恶毒的文字,烙印在天下人的心中。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他落笔的开篇,便是将自己置于忠臣明主的高地,占据道德的制高点。紧接着,笔锋急转直下,如同毒蛇出信,直刺曹操的出身与家族: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壁,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
字字如刀,句句见血!将曹操宦官之后的出身、父祖的“不光彩”行径,赤裸裸地公之于众,极尽轻蔑与羞辱。这已不仅是政治攻击,更是最恶毒的人身毁灭。
陈琳的笔并未停歇,他历数曹操的“罪状”:徐州屠城、擅权废立、欺凌君上、残害忠良(如马腾之子)、发掘梁孝王陵墓……一桩桩,一件件,或确有其事,或夸大其词,或凭空构陷,皆被渲染得淋漓尽致。他将袁绍描绘成匡扶汉室的忠臣,而将曹操钉在祸国殃民的耻辱柱上。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
“……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
最终,他以雷霆万钧之势,宣告了袁绍的正义性与必胜信念:
“……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
最后一笔落下,力透纸背。陈琳掷笔于案,长吁一口气,额角已有细汗。这篇檄文,耗尽了他的心力,文采斐然,气势磅礴,更兼歹毒犀利,堪称他生平巅峰之作。他相信,此文传至许都,足以让那位“赘阉遗丑”心惊胆裂!
翌日,这篇被后世称为《为袁绍檄豫州文》的雄文,被连夜抄录数百份,盖上袁绍大将军的金印,由精锐轻骑、秘密信使、乃至乔装商旅,携带着袁绍集团的意志与杀机,如同无数支离弦的响箭,射向中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也精准地射向了风暴的中心——许都。
檄文如同瘟疫,以惊人的速度在许都传播开来。最先接到抄本的,自然是曹操的司空府。然而,更精妙、也更恶毒的是,几乎在同时,数份檄文抄本,通过袁绍细作的秘密渠道,被直接送入了皇宫,摆在了汉献帝刘协的御案之上,也流散于许都的朝堂百官之间。
这一手,堪称绝杀!
皇宫,德阳殿侧殿。
年轻的汉献帝手指颤抖地捧着那卷帛书。他早已习惯了傀儡的身份,但檄文中那句“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以及历数的曹操种种“罪状”,依旧像一根根钢针,刺入他敏感而脆弱的内心。他身边的伏皇后、董贵人,亦是花容失色,眼中既有恐惧,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看到压迫者被公然抨击的复杂快意。
“陛下……”近侍太监声音发颤,“此等悖逆之言,是否要……要召司空……”
“不必了!”刘协猛地打断,将檄文掷于地上,仿佛那上面有滚烫的烙铁。他无力地靠在龙椅上,闭上双眼,声音充满了疲惫与无奈,“司空……自有决断。”他知道,这檄文看似在为他这个天子张目,实则是将他置于更危险的炉火之上。无论曹操如何反应,他这位天子,都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朝堂之上,暗流汹涌。
以孔融、杨彪为首的一批汉室老臣,私下聚会时,虽不敢公开赞同檄文,但眉宇间难掩一丝激荡。孔融甚至私下对友人感叹:“陈孔璋之文,虽过于酷烈,然……亦非全然虚言啊!”这种情绪在非曹氏嫡系的官员中悄然蔓延,一种离心离德的暗流,开始在许都的宫墙内外滋生。
市井巷陌,人心惶惶。
檄文的内容被口耳相传,迅速在民间发酵。普通百姓或许不懂高深的政治,但“屠城”、“挖坟”、“欺凌君上”这些字眼,足以在他们心中勾勒出一个可怕的权奸形象。加之袁绍“百万大军”的威慑,许都城内,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士民外逃现象。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慌,笼罩了这座都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