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主公脸上浮现出惊喜交加的笑容,他将绢帛递给程昱,朗声道:“诸公,奇哉!妙哉!公达(荀攸字)虽在千里之外,其心却在此地战场!此信所言,正是对仲德‘锁链困龙’之策的最佳补充与完善,可谓算无遗策!”
程昱接过绢帛细看,亦是抚掌赞叹:“公达大才,思虑之周详,昱拜服!此信来得正是时候!”
主公面向众人,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公达在信中言道,他仔细分析了青徐与兖豫接壤处的曹军调动及粮草转运情况,断定曹操军粮,最多再支撑半月,且其后方兖州各地,因兵力抽调一空,防务极为空虚。他建议我军,不必急于寻求主力决战,而当以‘疲敌、耗敌、困敌’为主,最终‘驱敌入彀’。其策核心,在于利用我军在青徐的奇兵,给予曹操致命一击!”
“青徐奇兵?”袁绍目光一凝,“公达与谭儿在青徐尚有余力?”
“正是!”主公走到地图前,手指青徐与兖州交界之处,“公达已在信中与程昱先生不谋而合,都认为‘锁链困龙’乃上策。但他更进一步指出,此策施行之下,曹操久困必走。而他北逃退回兖州腹地的路线,无非两条:一是经白马、延津渡河北上;二是担心我军在河北岸有埋伏,转而向东,企图穿过济北、山阳郡,绕道返回鄄城、东阿一线。”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那条东部的路线:“而这里,正是我青徐势力范围的两侧!公达已与长公子(袁谭)议定,以大将徐晃、太史慈为主,秘密集结青徐精锐兵马,向西运动,陈兵于济北、山阳边境,偃旗息鼓,静待时机!”
此言一出,满帐皆惊。连田丰和沮授都露出了恍然与钦佩的神色。
程昱立刻接上,语气激昂:“妙啊!如此一来,我这‘锁链’便不再是单纯的消耗,更是驱赶!我们将曹操从官渡坚固的龟壳中逼出来,驱赶到旷野之上,而公达与徐晃、太史慈将军,便是等在旷野尽头的猎手!”
“然也!”主公重重一拳击在地图上,“公达算定,当我前线‘锁链’之策见效,曹操粮尽退兵之时,无论他选择哪条路线,都难逃罗网!他若走北路渡河,我军可半渡而击;他若胆敢东窜,试图穿越济北、山阳,则正好一头撞入徐晃、太史慈以逸待劳的精兵阵中!前有青徐雄兵阻截,后有我军主力追击,曹操便是插翅难飞!”
他看向袁绍,目光灼灼:“主公,此乃天罗地网之局!程昱先生之策为纲,正面锁困;荀攸先生之策为目,奇兵绝杀!两策相辅相成,源自青徐与前线的遥相呼应,已将曹操所有生路算尽!此战,我军胜券在握!”
帐内寂静无声,唯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烛火摇曳。所有人都被这环环相扣、跨越千里的宏大战略所震撼。
程昱的“锁链”是明面上的压迫,是迫使曹操移动的推力。
荀攸在青徐的布局,则是隐藏在阴影中的利刃,是截断曹操所有退路的致命杀招。
两人的智慧通过这封及时的信件,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无懈可击的完整战略链条。更妙的是,执行这最后一击的关键人物——徐晃与太史慈,根本不在官渡前线,而是远在青徐。这使得曹操根本无法预料到这支奇兵的存在,确保了战术的突然性与绝对的成功率!
袁绍猛地站起身,脸上因激动而泛起红光,最后一丝疑虑烟消云散。他目光扫过程昱、主公,仿佛也看到了远在青徐的荀攸、徐晃、太史慈的身影。
“好!好一个‘锁链困龙’!好一个‘驱敌入彀,青徐绝杀’!”袁绍的声音洪亮,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此乃天赐良机,亦是诸位先生呕心沥血之果!便依此计!”
他环视帐下诸将,命令如山崩海啸般传出:
“颜良、文丑!”
“末将在!”
“命你二人各引本部精骑,自明日起,轮番冲击曹军左翼,声势要做足,打得要狠,如雷霆霹雳!”
“诺!”
“张合、高览!”
“末将在!”
“命你二人统领步卒,伴攻曹军右翼营垒,多备弓弩旌旗,务使其不敢妄动!”
“诺!”
“赵云!”
“末将在!”
“命你率所有白马义从及轻骑,昼夜不停,袭扰曹军粮道、哨探,制造混乱,使其一刻不得安宁!”
“诺!”
最后,他看向主公与程昱、田丰、沮授:“前线‘锁链’之策,便由诸君统筹,临机决断,不必事事禀报!孤,在此静候佳音,待公达与徐晃、太史慈将军,为孤献上曹操首级!”
“谨遵主公之令!”帐内文武,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计策已定,杀局布成。一张跨越青徐与官渡的死亡之网,已向着困守的曹操,缓缓而坚定地笼罩下去。官渡之战的最终结局,在这一刻,似乎已然注定。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