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冬,戊寅日,亥时三刻。
许都的冬夜格外寒冷,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丞相府的屋檐,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书房内,曹操独对烛火,面前摊开着一卷《孙子兵法》,却久久未曾翻动一页。今日朝堂上的胜利并未给他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让他心头笼罩着一层阴霾。
主公,荀令君求见。侍从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曹操微微一怔,随即整了整衣冠:快请。
房门轻启,荀彧披着一件墨色大氅缓步而入。他卸下大氅,露出内里整齐的朝服,显然是从宫中直接而来,连衣物都未曾更换。
文若深夜来访,所为何事?曹操亲自为荀彧斟上一杯热茶,语气平和。
荀彧接过茶盏,却未饮用。烛光映照下,他清癯的面容显得格外疲惫:丞相,今日朝会之后,彧在尚书台整理文书,发现了一些东西。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轻轻推至曹操面前。曹操展开一看,脸色骤变——这是杨彪生前与各地汉室宗亲往来的密信抄本。
文若这是何意?曹操放下竹简,目光如炬。
荀彧轻叹一声:丞相可知,若非彧提前截下这些密信,今日朝堂之上,保皇派恐怕不会如此轻易就范。
曹操沉默片刻,缓缓道:文若,你这是在向操表功吗?
荀彧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彧只是想问丞相一句:今日之势,果真别无选择了吗?
曹操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文若,你我相识多年,你应该了解我的为人。若非情势所迫,我何尝愿意行此僭越之事?
彧自然明白。荀彧的声音低沉,只是...只是想起当年在兖州时,丞相曾对彧说:愿效仿周公,辅佐天子,还天下太平。如今看来,这个愿望怕是难以实现了。
曹操停下脚步,转身凝视荀彧:文若,你以为我愿意看到今日这个局面吗?可是你看看这天下!自黄巾乱起,诸侯割据,民不聊生。若非袁本初,这乱世还要持续多久?
所以丞相就要将汉室四百年基业,拱手让人?荀彧终于抬起头,眼中满是血丝。
不是让,是托付!曹操重重拍案,文若,你告诉我,如今的汉室,还有中兴的可能吗?天子年幼,权臣当道,外藩割据。若不是我在许都苦苦支撑,这汉室早就...
他说到这里,突然顿住,长长叹了口气:文若,你我都读过史书。商周之变,秦汉更迭,哪个不是顺应天时?如今天命在袁,我们何必逆天而行?
荀彧沉默良久,方才开口:丞相可知道,今日朝会之后,孔文举在府中痛哭失声?伏国丈回家后就一病不起?这些老臣,都是看着汉室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啊!
我知道。曹操坐回座位,语气沉重,可是文若,感情用事救不了天下。你看看袁本初在河北的作为: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开设官学。这些,不正是你我当年梦想实现的太平景象吗?
荀彧端起已经微凉的茶盏,轻抿一口:丞相说得不错。可是彧还想问一句:袁本初之后呢?今日开了异姓封王的先例,他日难免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袁本初。届时,汉室将置于何地?
窗外,风声愈急,仿佛在为这个时代的终结奏响挽歌。
曹操与荀彧相对无言,只有烛火在两人之间跳跃,将他们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忽明忽暗。
文若,曹操终于打破沉默,我明白你的顾虑。但是请你想一想,若是我们执意与袁本初为敌,结果会如何?许都必将生灵涂炭,天子安危难保。这个责任,你我都承担不起。
荀彧苦笑道:所以彧今日在朝堂上,才会支持丞相的提议。可是丞相,彧的心...彧的心在滴血啊!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彧自幼读圣贤书,学的都是忠君爱国之道。如今却要亲手将汉室送入他人之手,这种痛苦,丞相可能体会?
曹操也站起身,走到荀彧身边:文若,我且问你:何为忠?是守着虚名让天下继续大乱,还是顺应时势让百姓重获太平?
荀彧默然不语。
曹操继续道:我知道你心里难受。但是文若,你要明白,我们今日的退让,不是为了个人荣辱,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袁本初答应过我,入朝后天子仍居正位,朝廷礼制一应如旧。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可是丞相如何保证,袁本初不会得寸进尺?荀彧转身,目光灼灼,今日要晋王之位,明日会不会要九锡?后日会不会要禅让?
曹操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袁本初的亲笔信。他在信中承诺,有生之年绝不僭越称帝。而且...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他还答应,会善待天子,保全汉室宗庙。这些,我都已经安排妥当。
荀彧仔细阅读信件,脸色稍霁:若袁本初真能信守承诺,倒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只是...
只是什么?
荀彧直视曹操双眼:丞相必须答应彧三件事。
请讲。
第一,荀彧竖起一根手指,天子必须永远保留祭祀天地之权。这是汉室最后的尊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