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谷蠡王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就在此时,云中城门大开,田豫率领守军杀出。虽然箭伤未愈,他依然奋勇当先。
张辽见时机已到,亲率主力从外围杀入。三面夹击之下,匈奴军大乱。左谷蠡王见大势已去,在亲兵保护下仓皇北逃。
穷寇莫追!田丰及时劝阻欲追击的张辽,当务之急是整顿防务,救治伤员。
此战歼敌四千,缴获战马两千匹。田豫与张辽会师时,虽然面色苍白,却难掩喜色:文远来得及时!若再晚一日,云中必破。
与此同时,钟繇使团继续南下,却在弘农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许都,丞相府。
曹操正在批阅奏章,闻报袁绍提前返京,急忙率百官出迎。
殿下何必急于返京?曹操见袁绍面色疲惫,关切问道。
袁绍摆手:京师重地,岂可久离?随即又问,可有司隶消息?
曹操摇头:钟元常处尚无音讯。不过张辽将军昨日又传捷报,已肃清漠南匈奴残部,田豫将军伤势也渐好转。
袁绍闻言,眉头紧锁:北线捷报频传,司隶却音信全无,莫非出了什么变故?
接连数日,袁绍坐立不安。每每朝会,总要问起司隶消息。这日,他终于按捺不住:司隶至今无消息,本王欲派兵前往接应。
殿下不可!曹操急忙劝阻,钟元常素来沉稳,必是政务繁忙,无暇传讯。若贸然派兵,反显得殿下对他不信任。
可是...袁绍欲言又止。
曹操了然于心:殿下是担心二公子的安危?
袁绍叹道:显奕初次独当一面,本王确实放心不下。况且司隶局势复杂,张琰等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殿下过虑了。曹操从容道,二公子天资聪颖,更有钟元常这等良师指导。即便遇到困难,也是难得的历练。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依臣之见,司隶无消息,反倒是好事。
此话怎讲?
若遇战事,必会急报。如今无声无息,正说明钟元常是在从容施政,以怀柔之策收服人心。这恰恰是最难能可贵的。
袁绍神色稍霁:但愿如孟德所言。
此时的弘农,局势确实如曹操所料,正在悄然转变。
弘农太守张琰是董卓旧部,拥兵五千据守城池。更棘手的是,他竟在城头悬挂清君侧的旗帜,声称袁绍挟持天子。
钟公,这张琰分明是要负隅顽抗。乐进按剑请战,末将愿率兵破城!
辛评却劝阻道:不可。张琰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若强攻,正中其下怀。
钟繇沉吟片刻,忽然问袁熙:二公子以为该如何?
袁熙思索后答道:学生以为,当以天子诏书明其罪,同时派细作入城分化其部众。
钟繇欣慰点头:二公子已得为政之要。
他当即采取三策:一以天子名义下诏斥其矫诏之罪;二派细作散布只诛首恶,胁从不问的消息;三亲自修书劝说张琰为家族着想。
这些举措很快见效。五日后,张琰部将杨奉突然发难,打开城门迎接钟繇大军。张琰见大势已去,自刎前叹道:钟元常以德服人,我输得心服口服。
消息传回许都时,已是半月之后。
这日朝会,袁绍正与众臣商议政务,侍从急报:殿下,钟繇大人八百里加急!
袁绍急忙展开奏章,越看越是欣喜。原来钟繇采取怀柔之策,已兵不血刃收服河东、弘农等郡。更在奏章中极力称赞袁熙,称其明达政事,颇识大体,在安抚各郡时多有建树。
好!好!袁绍连声称赞,将奏章递给曹操,孟德果然料事如神!
曹操阅毕,躬身道:恭喜殿下!二公子成长迅速,司隶传檄而定,此乃双喜临门。钟元常不负殿下重托,以仁义收服人心,实乃上策。
袁绍终于展颜,对曹操道:本王离京这些时日,朝政多亏孟德操持。
此乃臣分内之事。曹操谦逊道,如今并州已定,北疆安宁,司隶归心,正是殿下大展宏图之时。
是夜,袁绍独坐殿中,看着司隶的奏报,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张辽的武略、钟繇的文治、袁熙的成长,这一切都让他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未来。
而在遥远的司隶,袁熙正在灯下研读钟繇批改的政论文章,窗外是渐渐安定下来的司隶大地。这一刻,晋王的基业,正在文武并举中稳步向前;这一刻,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悄然开启。
与此同时,北方的张辽、田豫在田丰谋划下,继续采取分化策略,招抚匈奴部落,彻底瓦解了匈奴在漠南的势力。并州大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