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练兵: 有了青徐的底子,巢湖水寨的建设与训练少走了许多弯路。徐质练兵,堪称酷烈。他下令所有新募水卒,无论原本是北军精锐还是新招水手,一律从最基础的泅渡、操舟开始。巢湖之上,无论风雨,终日可见士卒们在浪涛中搏击,在舟筏上练习平衡与协作。呕吐、落水者每日不绝,徐质立于旗舰之上,目光冷峻:“欲成水师,先习水性!今日之苦,换他日江上生机!” 在如此严苛的训练下,一支原本畏水如虎的军队,逐渐开始适应并驾驭脚下的波涛。
利器研制: 将作大营的成果也陆续送达。刘晔与马钧根据太史慈等人反馈的需求,并未完全照搬江东船型,而是结合北方特点,设计制造了数种新船:
“楼船”巨舰:体势雄壮,如水上城垣,可载士卒数百,甲板宽阔,预设了安装大型器械的基座。
改进型“艨艟”:船体更为坚固,部分关键部位尝试包裹铁皮,船首设坚固撞角,强调冲击与抗冲击能力。
多桨“走舸”:轻捷快速,用于机动与突击。
同时,马钧改良的重型床弩和尝试小型化的投石机(火炮)也开始在楼船上进行安装测试,意图在远程打击上压制敌军。
谋战方略: 蒋济则综合各方信息,着手制定水战方略。他提出,未来与江东水军的决战,应发挥己方船坚、弩猛、势大的优势,避免与敌在狭窄水域纠缠跳帮。主张以大型楼船为核心,结为坚固水寨,稳扎稳打,依靠强大的远程火力消耗敌军。同时,辅以青徐水师沿海南下策应,以及训练“水鬼”进行水下破袭等奇兵手段。
建安十四年春,巢湖之上,千帆竞渡,旌旗蔽空。袁绍携曹操、荀彧等文武重臣,亲临视察水军大成之典。太史慈、徐质、蒋济精神抖擞,立于新下水的旗舰“镇江”号楼船之上,等候检阅。
随着三声号炮响起,演练正式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舰队阵型演练。以数艘巍峨的楼船为中枢,数十艘艨艟、走舸以及来自青徐的“海鹘”船护卫两翼,依据旗号鼓声,熟练地变换着“雁行”、“纵阵”、“横阵”,进退有度,军容严整,已初具强军气象。
接着是弓弩火器演武。各船床弩齐发,巨箭破空,远处标靶纷纷被摧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楼船上试射的小型火炮,石弹呼啸而出,砸在湖面上激起数丈高的水柱,威力惊人,引得观礼台上阵阵惊叹。
最后是模拟对抗演练。由徐质指挥的“红方”与蒋济指挥的“蓝方”展开激战。“红方”结阵推进,倚仗楼船之固与弩炮之利;“蓝方”则灵活运用走舸骚扰、迂回包抄,甚至派出“水鬼”部队进行水下渗透袭击。战术运用,有板有眼,虽未真格搏杀,但激烈的攻防已展现出这支新生水军的潜力。
演练完毕,太史慈、徐质、蒋济登台复命。
太史慈抱拳,声音洪亮:“王爷!托王爷洪福,赖将士用命,我巢湖水师现已成军!拥楼船五艘,各型战船逾百,训练有素之水卒两万!青徐北洋水师亦具规模,有舰船百余,水卒一万五千,随时可策应主力!”
徐质接口道:“士卒已惯风浪,可战于波涛之中!”
蒋济呈上文书:“此乃《水战要略》及《江防图说》,请王爷御览!”
袁绍仔细翻阅图册,再望向湖面上军容鼎盛的舰队,脸上露出了畅快而欣慰的笑容。他重重拍着太史慈的肩膀:“子义!徐质!蒋济!尔等不负孤望,短短时日,竟创此基业,大慰孤心!显思在青州,亦功不可没!”
曹操抚掌赞叹:“有此雄师,长江之险,我与敌共之!孙刘水军之优势,荡然无存矣!”
荀彧感慨道:“水师初建,江防始固。王爷,如今我军陆骑水师皆备,再无短板。扫平南方,正当其时!”
袁绍意气风发,登临“镇江”舰首,面对台下万千水军将士,声如洪钟:“将士们!尔等今日之雄姿,已昭告天下,北地男儿,亦是江河蛟龙!这万里长江,再非阻隔,而是尔等建功立业之坦途!待孤号令一下,尔等便为前锋,为孤,为这天下,犁庭扫穴,直捣黄龙!”
“万岁!晋王万岁!”数万将士的欢呼声与战船破浪之声交织,响彻云霄。一支决定未来帝国命运的水上利剑,已然出鞘,寒光直指江南。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