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中诸将闻言,初时有些疑惑,待荀攸解释了借孙策之势行离间威慑之实的核心意图后,纷纷露出敬佩之色。
徐晃抱拳道:“将军,既然如此,末将请令,多派精干斥候,渗透至江夏边境,捕捉敌情,亦可助长我军压境之态势。”
于禁沉吟道:“此举甚妙。我可令各部多张旗帜,日则炊烟倍增,夜则鼓噪呐喊,做出大军云集,即将西进之假象。同时,严守营垒,避免与荆州军实质性接战,以免弄巧成拙。”
年轻的邓艾目光闪动,补充道:“将、将军……除了细作散布流言,或、或可仿造部分江东军械、衣甲,于、于边境地带‘偶然’遗弃,令荆州斥候拾得……如、如此,流言便有物证,由不得黄祖不信。”
荀攸眼中赞赏之色更浓:“士载心思缜密,此计甚佳,可一并行之。”他看向杨修,“德祖,你文笔敏捷,可草拟数份内容含糊,但极易引人遐想的‘密信’,伪作是与我军或与孙策往来之文书,设法‘泄露’给荆州细作。信中不必坐实,只需提及‘东西对进之约’、‘瓜分江夏之议’等语即可。”
“遵命!”杨修躬身领命,脸上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这种虚实之间的文字游戏,正是他所擅长。
荀攸最后看向陈宫:“公台,此番谋势,所需金银、物资甚巨,与徐州陈元龙处之协调,以及密探之遴选派遣,烦请公台多多费心。”
陈宫微微颔首:“此计若成,胜似十万雄兵。宫必尽力为之。”他顿了顿,“只是,江东孙策处,若闻此流言,恐生不快……”
荀攸淡然道:“孙伯符非庸主,即便知晓,亦能明此乃阳谋。他得朝廷吴侯册封,名义上已归附。我军借其名号用兵,他若公然否认,是自绝于朝廷;若默许,则能助长其威,使荆州更惧。利害之间,他自会权衡。况且,丞相已去信‘安抚’,将其置于炉火之上,他暂时只能忍耐。”他目光扫过众人,“我等当前要务,便是将这‘无形之兵’,演得比真刀真枪更为凌厉!”
宛城,曹仁府邸。
平南将军曹仁接到敕令时,正在校场督促士卒操练。他仔细阅读着绢帛上的每一个字,特别是“克日南下”、“兵围樊城”、“关系全局”等语,让他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也燃起了熊熊的战意。
他立刻请来张绣与董昭。
张绣听闻即将作为先锋南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旋即被决然取代。他投靠袁绍以来,虽得厚待,却始终未有显赫战功以安身立命,此战,正是他证明价值的机会。“末将领命!必为将军拿下樊城外围诸寨!”
董昭则捻着胡须,微笑道:“将军,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樊城守将文聘,乃荆州少有之良将,硬攻恐伤亡不小。昭愿先行一步,或可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文仲业来降。即便不成,亦可散播流言,动摇其军心。如今东线流言已起,我可借此大做文章,便说襄阳已与孙策暗通款曲,欲卖江夏以求和,文聘在此死守,不过是为人作嫁,徒耗性命。”
曹仁沉稳地点点头:“公仁之言甚善。如此,便有劳公仁先行。张将军整顿骑兵,为公仁后援,扫清沿途障碍。我自率大军随后便至。记住,此战关键在于‘快’与‘势’,要在荆州反应过来之前,将兵锋直抵汉水北岸,将战火,烧到刘表的卧榻之旁!”
宛城的军队迅速动员起来。张绣的西凉铁骑首先呼啸出城,卷起漫天烟尘。董昭乘坐轻车,在少量护卫下,带着大量的金银绢帛和封官许诺的诏书,紧随其后。曹仁则坐镇中军,调度着庞大的步卒军团和攻城器械,浩浩荡荡,如同黑色的洪流,涌出宛城,向着南方的樊城倾泻而去。
汝南城头。
刘备与徐庶并肩而立,望着城外虽然暂时平静,却更显森严的袁军营垒。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笼罩在心头。
“元直,”刘备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袁本初围而不攻,已近旬日,仅是不断加固营垒,派出游骑遮断四方。此非其风格,恐有更大图谋。”
徐庶眉头紧锁,目光仿佛要穿透这秋日的薄雾,看清北方的动向。“主公所言极是。袁绍麾下谋士如云,绝不会坐视我军在此拖延。彼辈不动则已,一动……必是雷霆万钧,直指我方要害。”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我最担忧者,非是眼前之敌,而是……荆州。刘景升病重,嗣子未定,蔡、蒯之辈,向来畏袁绍如虎。若袁绍遣一军自宛城南下,直扑襄阳,荆州……恐生大变。”
刘备闻言,脸色骤然变得苍白。他紧紧抓住城墙的垛口,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汝南之所以能坚守,除了将士用命和徐庶之谋,内心深处,何尝没有对荆州援军的一丝期盼?若荆州自身难保,甚至……不战而降呢?
“报——!”一名斥候气喘吁吁地奔上城楼,“禀主公、军师!北方……北方宛城曹仁所部,大军尽出,旗号向南,疑是……疑是奔樊城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