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见状,勃然大怒,亲率一队精锐突至城下,张弓搭箭,连珠发射,精准地压制城垛后的敌军弓箭手,其箭无虚发,接连射倒数名荆州军什长,暂时遏制了守军的箭雨。“怯战者斩!先登者重赏!随我冲!”张辽的怒吼如同惊雷,在战场上炸响。其勇猛身先,极大地鼓舞了南军士气,一些原本畏缩的老兵和胆大的新兵再次鼓起勇气,嚎叫着向上攀爬。
高顺则坐镇后方,冷静地观察着战场态势,不断调派陷阵营的老兵作为突击骨干,填补战线薄弱处。他如同磐石,面对城头纷飞的矢石,眉头都未曾皱一下,只是用冰冷的目光扫视战场,发出简洁而准确的指令。曹休与夏侯尚各率一部陷阵营士卒,冒着矢石,奋勇登城。曹休年轻气盛,手持长刀,在云梯上矫健如猿,几次险些登上城头,皆被文聘亲自带人逼退,刀锋碰撞间火星四溅;夏侯尚则更为稳健,指挥部下以盾牌结阵,步步为营,虽进展稍缓,却更为扎实,用盾牌死死抵住城垛,为后续战友创造机会。
这一战,从清晨持续至午后,城墙下已是尸积如山,破损的云梯、楯车燃烧着,发出噼啪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和焦糊味。南军虽数次攀上城头,皆被文聘率领亲兵死战击退,未能打开突破口。南军初战,虽展现了不俗的勇气和纪律,但也付出了相当的伤亡,暴露了作为新军在攻坚经验和韧性上的不足。
鸣金收兵后,张辽、高顺巡视营寨,抚慰伤卒。张辽拍着那些眼神中尚存惊悸的新兵肩膀,肯定他们的勇武,讲述自己初阵时的糗事,缓和紧张气氛;高顺则默不作声地检查着武器装备,对曹休、夏侯尚今日的表现微微颔首,算是极高的认可。夜晚的营火旁,幸存的老兵向新兵传授着经验:“别直愣愣地往上冲,瞅准箭矢空隙……靠近城墙根反而安全些……” 白日的血腥与恐惧,在交流和鼓励中,慢慢转化为经验与沉淀。这支南军,正在经历从新兵到老兵的残酷淬炼。
与此同时,曹仁采纳董昭之策,真正的“攻心”战也悄然展开。
当夜,无数绑着书信的箭矢被射入樊城中。信中内容并非简单的劝降,而是董昭精心炮制的“诛心之论”。有的信直接点明刘表病重,襄阳蔡瑁、蒯越已有降意,暗示文聘在此死守,不过是枉做忠臣,徒耗将士性命,最终仍难免城破身亡。有的信则详细列举了晋王袁绍平定河北、中原后,如何优待降将、安抚百姓的实例,承诺只要文聘归顺,必得重用,麾下将士亦可得保全。更有甚者,信中竟提及江东孙策趁虚而入,已取长沙、江陵,荆州腹背受敌,危在旦夕。
这些信件,如同无形的毒刺,迅速在樊城守军乃至部分低阶将校中流传开来。恐慌、猜疑、绝望的情绪开始蔓延。尽管文聘下令严禁传播,收缴信件,但人心浮动,已难遏制。
接下来的数日,曹仁指挥大军,不分昼夜,轮番发起攻击。张绣的铁骑在外围游弋,截杀任何试图出城求援或联络襄阳的小股部队。张辽、高顺的南军则在实战中不断磨砺,配合愈发默契,攻势也一次比一次更具威胁。而董昭的攻心箭书,也每日不停,内容愈发尖锐,直指荆州内部矛盾及必然失败的结局。
文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军事上,敌军兵力雄厚,攻势如潮,虽暂不能破城,但守军伤亡日增,疲于奔命,物资消耗巨大。心理上,城内流言四起,军心不稳,对襄阳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恐惧与日俱增。他连续派出数批心腹,携带求援血书,试图突破封锁前往襄阳,但大多如石沉大海,偶有侥幸抵达者,带回的消息也只是“景升公病危,蔡都督正在稳定局势,援兵……尚需时日”之类的敷衍之词。
站在樊城城头,望着城外连绵不绝的敌军营火,听着风中隐约传来的敌军操练之声,文聘紧握剑柄,指节发白。他忠勇无双,不惧死战,但此刻却深感独木难支的无力。没有襄阳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和明确的态度,没有顶级谋士为他筹划全局、稳定内部、破解敌方心理攻势,他纵有万夫不当之勇,也只能困守孤城,眼看着麾下将士的士气与希望一点点被消磨殆尽。
“蔡德珪、蒯异度……尔等究竟意欲何为?!”文聘望向南岸那片灯火依稀的襄阳城,发出一声沉重而愤懑的低吼。求援的文书已如雪片般飞向襄阳,但回应他的,只有汉水冰冷的沉默,以及北岸那越来越紧的包围与越来越凌厉的攻势。樊城,这把荆州的北门锁钥,在宛城兵团锋镐与心战的双重打击下,正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持续的猛攻与无孔不入的攻心战术,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让樊城守军的抵抗意志逐渐趋于极限。曹仁在中军大帐内,看着连日来的伤亡统计和依旧巍然耸立的樊城,眉宇间也染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晋王在汝南等着捷报,荆南局势瞬息万变,他这里若是拖延太久,恐误大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