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袁绍在襄阳州牧府处理政务,心中却时常思及一人。他问侍立一旁的徐庶:元直,孤尝闻‘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今凤雏庞统,孤已得其行踪,正在筹措征辟。那‘卧龙’诸葛亮,孔明先生,现今如何?可愿出山否?
徐庶拱手,神色间带着几分感慨与确信:回禀大王,庶与孔明乃挚友,深知其才。彼有经天纬地之志,常自比管仲、乐毅。以往或存观望,然今大王已定中原,纳荆州,显海涵之量, even 关、张等旧敌亦能容之。此等气度,必已打动孔明。前日与之暗谈,其言谈间对大王整顿吏治、兴修水利、筹建水师之策,颇多赞许。只是……
只是如何?袁绍追问。
只是孔明心高,若欲其真心归附,需大王以诚相待,委以重任,使其才学能得施展。徐庶坦诚道。
袁绍朗声一笑:若果有大才,孤必以国士待之!便请元直再为孤走一遭,务请孔明先生出山,共襄大业!
徐庶领命,再赴隆中。
草庐之内,诸葛亮轻摇羽扇,听着徐庶转述袁绍的诚意与当前局势。元直兄,依你看来,晋王对荆襄士人,对亮这等山野之人,果真能推心置腹,用人不疑?
徐庶正色道:孔明,我亲眼所见。文聘,降将也,授以兵权;黄忠、魏延,新附之将,量才任用; even 云长、翼德,因其兄遗命,晋王亦能以礼相待,不加猜忌。其所重者,乃实学与能力。如今荆北初定,百废待兴,尤需孔明你这等善于治国理政之大才。晋王曾言,‘荆楚多奇士,岂容埋没山林?’其求贤之心,天地可鉴。更者,当今之势,晋王一统之局已显,辅之可早日平息战乱,还天下太平,此正合你拯民于水火之夙愿!何必再拘泥于已不可为之事?
诸葛亮默然良久,目光投向草庐外郁郁葱葱的山林,脑海中思绪万千。袁绍的强大与活力,他早有耳闻;其对待人才的态度,经徐庶证实,更显其气度。刘备这面旗帜已倒,刘璋暗弱,孙权虽据江东,但北方面对整合完毕的袁绍,胜算几何?天下大势,已渐清晰。自己满腹韬略,若终老林泉,与朽木何异?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决然之光,转身对徐庶道:元直兄,请回复晋王。亮,愿往襄阳,一见真龙!
数日后,襄阳州牧府,袁绍特意安排了一次非正式召见。当诸葛亮在徐庶引荐下步入殿中时,其羽扇纶巾,风采绝伦,立刻吸引了所有目光。即便是见惯风浪的袁绍,也不由得在心中暗赞:真卧龙也!
诸葛亮行礼如仪,不卑不亢:南阳耕夫诸葛亮,拜见晋王殿下。
袁绍离座相迎,执其手笑道:孤思慕先生久矣!今日得见,方知‘卧龙’之名不虚!愿先生不弃,以天下苍生为念,助孤廓清寰宇!
诸葛亮从容应对:亮乃山野慵懒之人,疏懒成性,蒙殿下谬赞,惶恐不已。若蒙不弃,愿效微劳。 言谈间,目光清澈,与袁绍对视,毫无怯懦。
袁绍也不赘言,直接请教当前治理荆州的要务及应对江东之策。诸葛亮轻摇羽扇,侃侃而谈,从如何厘清田亩户籍、选拔任用本土贤才、平衡新旧势力,到如何循序渐进发展水军、利用零陵三郡牵制孙策、以及未来西图益州的长远规划,分析透彻,思虑缜密,所提方略既立足现实,又极具前瞻。
袁绍越听越是欣喜,诸葛亮所展现的,不仅是战略眼光,更是卓越的行政统筹能力和对人心世情的精准把握,这正是目前他最亟需的内政大才!
先生真乃王佐之才!袁绍由衷赞叹,孤欲请先生暂居军师中郎将之位,总揽荆襄政务,协理军务,并主导水军筹建及对江东战略,望先生万勿推辞!
此职位权限极重,几乎将荆州内政及对东南战略全权托付。诸葛亮感受到袁绍的巨大诚意,起身郑重一拜:亮,蒙殿下知遇之恩,敢不竭忠尽智,以报万一?愿助殿下,早定天下,还世清平!
卧龙出山,投身晋王麾下。消息传出,荆襄士人为之震动,人心愈发归附。袁绍集团的智囊团实力陡增。在诸葛亮的主持下,荆北的治理迅速步入正轨,水军建设也加快了步伐。一个整合内部、稳固根基、蓄力待发的新阶段正式开启。而长江对岸的孙策,以及依旧在零陵、桂阳、武陵苦苦支撑的抵抗力量,则成为下一阶段棋局的关键。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