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仔细听着二人的分析,心中渐渐明朗。诸葛亮和司马懿,一个从大义名分和理想层面切入,一个从人性心理和现实矛盾剖析,互为补充,将关羽复杂的内心世界勾勒得清晰无比。
“孤明白了。”袁绍颔首,“云长之处,孤当亲往,以诚动之。翼德之处,或可借演武之机,让其宣泄,再以情义缓图之。”
次日,袁绍并未大张旗鼓,只带了少数亲随,来到关羽在襄阳城中的临时居所。这是一处清静的院落,与关羽喜读《春秋》的习性倒也相符。
通报之后,袁绍示意亲随留在门外,独自一人走入庭院。只见关羽正坐在院中石凳上,面前摊着一卷《春秋》,目光却并未落在书上,而是望着院中一棵枯树,不知在想些什么。
“云长,好雅兴。”袁绍缓步上前,语气平和。
关羽闻声,并未起身,只是微微侧首,拱手一礼:“晋王驾临,关某有失远迎。” 礼节周到,却透着疏离。
袁绍不以为意,在他对面坐下,目光扫过那卷《春秋》,叹道:“春秋大义,尊王攘夷,拨乱反正。可惜如今汉室倾颓,诸侯割据,礼崩乐坏,读此经典,更令人心生感慨。”
关羽目光微动,终于正视袁绍:“晋王亦读《春秋》?”
“略知一二。”袁绍道,“孤尝闻,玄德公与云长、翼德桃园结义,誓同生死,所图者,亦是匡扶汉室,解民倒悬。此志,可敬可佩。”
提及刘备和结义之誓,关羽眼神一黯,沉默不语。
袁绍继续道:“玄德公临终之际,将兴复汉室之志托付于孤,更将云长、翼德托于孤照看。每每思之,孤深感责任重大,亦常自问,何以方能不负玄德公所托?何以方能最快实现我等共同之志向?” 他语气诚恳,毫无矫饰。
关羽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大哥之志,关某片刻不敢或忘。然则,晋王以为,当今之世,何以方能真正兴复汉室?”
袁绍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他沉声道:“汉室之衰,非一日之寒。欲兴汉室,必先止乱世;欲止乱世,必先定一统!如今群雄并立,政令不行,百姓流离。纵有仁德之主,若不能扫平群雄,令天下归心,则汉室终是空中楼阁。孤不才,愿担此重任,汇聚天下之力,先定乾坤,再塑汉统!此路或显霸道,然确是当前结束乱局,最终实现玄德公与云长你心中‘仁政’之唯一可行途径。云长乃明理之人,岂不闻‘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若拘泥于形式,而忽略了拯救天下苍生、重振社稷之根本目的,岂非舍本逐末?”
他停顿一下,观察着关羽的神色,见其虽依旧沉默,但眼神中已有波澜,便加重语气道:“云长,你一身文武韬略,难道真要因其个人之情义哀思,而置天下大义于不顾?将玄德公未尽之志,束之高阁?若玄德公在天有灵,是愿你与翼德就此沉沦,还是望你们继承其志,投身于更有希望完成此志业之力量,亲眼见证汉室江山重归一统?”
这番话,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在关羽的心防上。他想起大哥一生奔波,最终壮志未酬的遗憾;想起《春秋》中那些为了大义而做出艰难抉择的先贤;也想起袁绍入主襄阳后,确实在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其势力和能力,确是目前最有可能结束乱世的人。个人恩怨与天下大义,兄弟情分与理想抱负,在他心中激烈交锋。
良久,关羽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原本挺直如松的脊背,似乎微微松懈了一些。他并未直接表态归顺,而是对着袁绍,深深一揖,语气复杂却不再冰冷:“晋王今日之言,关某……受教了。需些时日,细细思量。”
袁绍知道,坚冰已裂开第一道缝隙。他起身扶起关羽,恳切道:“孤不急。云长可慢慢思量。无论何时,孤皆在此等候。只望云长莫要辜负了自身才华,更莫要辜负了玄德公之遗志。” 言罢,转身离去,留给关羽独自思考的空间。
袁绍夜访关羽的消息不胫而走,自然也传到了张飞耳中。他心中愈发焦躁,既担心二哥被袁绍“蛊惑”,又对自身的处境感到憋闷。
几日后,曹仁再次组织演武,这次规模更大,意在彻底激发军中尚武精神。场面比之前更加热烈,连一些文官都前来观战。
许褚再次下场,连败数将,威风凛凛。他目光再次投向张飞,但这次,他收敛了之前的挑衅,抱拳道:“张将军!前日许某言语冒犯,在此赔罪!然武者相交,贵在切磋!久闻将军蛇矛绝技,心向往之!今日恳请将军不吝赐教,让许某见识见识真正的万人敌风采!此乃武者之谊,与阵营无关,如何?”
这番话,说得颇为得体,既给了张飞台阶,又点燃了武者较技的本能。
张飞环眼一瞪,看向关羽。这次,关羽并未出言阻止,只是微微颔首。大哥遗命是遵从晋王,但并未禁止与人切磋武艺。而且,张飞胸中那口恶气,也确实需要发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