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金身显圣,脉轮归真
修行佛道的第三年,宁采臣已能在三轮七脉流转时,凝聚出半丈高的法相金身。这尊金身并非佛陀模样,而是融合了他自身特质:面容如他本人,却带着轮回道相的幽蓝纹路;身披金色甲胄,甲片上刻着国术的拳印与仙道的符文;左手结“轮回印”,右手握“菩提拳”,眉心一点朱砂,正是三轮七脉的能量枢纽。
此时他再施展六道轮回拳,拳意中既有六道生灭之力,又有因果洞察之明,更添了法相金身的威压。一次在沙漠中遇到一伙以活人献祭的邪教徒,他未出全力,只是一拳轰在祭坛前的地面上,拳意中的“地狱道”虚影显现出邪教徒未来的报应,吓得他们当场崩溃,跪地忏悔。
而轮回符箓在佛道之力滋养下,已能演化“小轮回”:将作恶者的部分魂魄投入符内的六道虚影中,让其亲身体验轮回之苦,却不伤其根本,待其悔过后再放出——这种“先惩后度”的方式,比直接抹杀更显慈悲,获得的功德也更为厚重。
他在一座古城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处被诅咒的陵墓。墓主人是位暴君,生前杀戮无数,死后以邪术将全城百姓的魂魄禁锢为陪葬品,形成“万鬼哭坟”的异象。寻常修士或武者见了,要么强行破墓镇杀,要么避之不及,宁采臣却选择了第三条路。
他在陵墓前盘膝而坐,运转三轮七脉,以顶轮接引天地正气,以心轮散发慈悲佛光,开始诵念《菩提心经》。法相金身缓缓升起,笼罩陵墓上空,金光与墓中的黑气剧烈碰撞,发出滋滋声响。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何况尔等。”他的声音透过喉轮传遍废墟,“暴君已灭,恩怨已了,为何仍执迷不悟?”
黑气中的百姓魂魄开始骚动,显然被触动。但暴君残留的邪念化作一张巨网,死死束缚着他们。宁采臣见状,打出轮回符箓,符光与金身金光交织,在黑气中演化出古城昔日繁华的景象——那是百姓们生前最眷恋的记忆。
“看,这才是你们的归宿。”他一拳轰出,六道轮回拳意中的“人道”虚影亮起,与繁华景象融合,形成一道温暖的光门,“放下仇恨,重入轮回,或可再回这片土地。”
束缚魂魄的邪网在“家园之念”与“轮回之光”的双重冲击下寸寸碎裂。百姓们的魂魄化作光点,向光门飘去,路过宁采臣时,不少光点停顿片刻,似在致谢。当最后一道光点进入光门,陵墓轰然倒塌,露出底下的良田——那是被邪术压制的生机,如今重见天日。
天空降下的功德金光几乎凝成实质,注入宁采臣体内。顶轮与梵轮在金光中彻底打通,三轮七脉完美流转,法相金身变得凝实如真,眉心的朱砂痣亮起,与丹田的轮回符箓遥相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轮回闭环”:从众生心性(佛道),到肉身承载(武道),再到术法显化(仙道),最终归于轮回本源(道相)。
此时的宁采臣,站在废墟之上,望着远处新生的绿意,心中再无“圆满”与否的执念。他知道,轮回之道本就是生生不息的流转,修行佛道、打通三轮七脉,不是终点,而是让他能更深地融入这流转之中——既能作为旁观者洞察因果,又能作为参与者引导方向,更能作为守护者维持平衡。
第五章:佛武圆融,道途无尽
离开古城废墟时,宁采臣的行囊里多了一本自己注解的《轮回心经》——融合了《菩提心经》的观心之法、《法相金身经》的炼体之道、国术的六道拳意与仙道的符箓奥义,扉页上只有一句话:“轮回路,即心路;心路通,轮回明。”
他的佛法修行虽未达到高僧境界,却已与自身道途完美融合:三轮七脉成为连接三教之力的桥梁,菩提心意为轮回之道注入慈悲内核,法相金身则是佛武仙同修的外在显化。此时的他,既是见神不坏的武道大宗师,又是筑基圆满的仙道修士,更是明悟因果的佛门行者。
在返回中原的路上,他遇到一位云游的老和尚。老和尚看着他,笑道:“施主身上有三种气息,却又归一,是谓‘圆融’。”
宁采臣合十行礼:“大师谬赞,只是略窥门径。”
“门径之后,方是大道。”老和尚递给她一串星月菩提,“施主的轮回之道,在雪域已得‘静’,回中原当求‘动’——于红尘翻滚中守本心,方为真圆满。”
宁采臣接过菩提串,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心中豁然开朗。他谢过老和尚,转身向东,步履轻快而坚定。法相金身的虚影在他身后若隐若现,三轮七脉的光芒在体内静静流淌,轮回符箓与六道拳意在心湖中相互映照。
他知道,修行佛道、打通三轮七脉,只是他轮回之道的又一个起点。中原的红尘俗世里,还有无数因果等待他去梳理,无数魂魄等待他去引导,无数执念等待他去化解。而他的佛武仙同修之路,也将在这生生不息的轮回流转中,继续延伸,直至触及那“存在与轮回”的终极奥秘。
前路漫漫,却已有光;道途无尽,然心已明。十九岁的宁采臣,带着圆融三教的深厚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邪神开始的旅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