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遗珍:天庭传承续道统》
第一章:九天裂隙,天界初现
《大轮回经》传世后的第三百年,九州已臻大治。轮回宗的法度与天庭遗泽(百姓口耳相传的上古神话)相互交织,形成独特的“人神共栖”文化——孩童们既诵《大轮回经》,也听“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故事,连轮回殿的壁画上,都多了些衣袂飘飘的上古神祗形象。
此时的宁采臣,早已超越“法天象地”之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微妙境界。他的肉身与九州地脉相连,元神与六道轮回相融,甚至能隐约感知到天地之外的“界域壁垒”。这日清晨,当他在轮回洞天中推演《大轮回经》的“界域篇”时,指尖的阴阳鱼突然逆转,一道金光从鱼眼处射出,穿透洞天穹顶,在九霄之上撕开一道丈许宽的裂隙。
裂隙中没有预想中的混沌之气,反而流淌着纯净的“先天灵气”,隐约可见琼楼玉宇的虚影,更有古老的符文如流星般坠落——这是天界的气息!
“上古诸神离开后,天界竟未崩塌?”宁采臣眼中闪过惊色。古籍记载,倩女幽魂所在的世界只是“中千世界”,上古时期虽有诸神驻留,却在百万年前集体飞升更高维度的“大千世界”,留下的天庭传说多被视为神话。如今看来,传说并非虚言,天界作为诸神的居所,仍以某种形式存在于界域夹缝中。
他立刻召来聂小倩、小青及十八位亲传女修:“天界裂隙已开,其中必有上古传承。若能得之,不仅可完善《大轮回经》的‘天道篇’,更能补全此界的神权秩序,让轮回法则与天庭法度相融,臻至圆满。”
聂小倩善魂之力探入裂隙,感受着其中温和却威严的气息:“里面的灵气虽纯,却带着‘空置’的孤寂感,似乎真如古籍所言,诸神早已离去。”小青则感知到裂隙中潜藏的水脉之力:“有天河之影,与钱塘江的地脉隐隐呼应,或许天界与人间本就有能量通道。”
三日后,准备万全的探索队出发。宁采臣以轮回宝塔护住众人肉身,元神则化作流光,随他一同穿入裂隙。穿过界域壁垒的刹那,一股浩瀚的威压扑面而来,仿佛整个世界的法则都在此凝聚——这是天庭的“神威”,即便诸神离去,残留的法度仍能震慑众生。
眼前景象渐渐清晰:脚下是由云气凝成的“天街”,两侧是金碧辉煌的宫殿群,宫殿匾额上刻着“凌霄殿”“瑶池宫”等古老文字,殿前的石柱上缠绕着龙纹,却无一丝生气,唯有殿顶的琉璃瓦在先天灵气中散发着微光。
“果然是空寂的天庭。”宁采臣落在凌霄殿前,指尖触碰冰冷的玉阶,能感受到残留的神念碎片——那是诸神议事时的威严、敕令时的决绝,以及离去时的不舍。
第二章:凌霄秘藏,神权法典
凌霄殿内,九龙宝座空悬,殿壁上刻满了“上古神纹”。这些纹路不同于人间的符文,而是以“神语”书写,每一道笔画都蕴含着“秩序”“裁决”“守护”的法则,正是天庭的“神权法典”雏形。
宁采臣以元神之力解析神纹,渐渐读懂其中含义:上古天庭并非独裁统治,而是由“三清”掌法、“四帝”行政、“五岳”镇地,诸神各司其职,以“神权法典”约束自身,同时护佑下界众生。诸神离去前,曾以大法力将法典核心封存在凌霄殿的“镇天碑”中,以防后世乱象。
“镇天碑在哪?”小青目光扫过殿内,最终落在宝座后的石壁上。石壁中央有一处凹槽,形状与轮回权柄相似,却更显古老。宁采臣取出轮回权柄,注入《大轮回经》的阴阳之力——权柄与凹槽完美契合,石壁缓缓移开,露出一块丈高的青色石碑。
石碑上没有文字,只有无数神纹流转,形成一幅“诸天众神图”:盘古开天辟地,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女娲捏土造人,以自身神血赋予众生灵智;伏羲演八卦,定万物秩序……图末,诸神踏着虹桥离去,留下一句神语:“天道有常,非神独掌;界域轮回,待有缘者续之。”
“这是神权法典的总纲!”宁采臣心神剧震。神图揭示的真相远超想象:上古诸神并非此界的创造者,而是“秩序的维护者”,他们离去并非遗弃,而是留下传承,等待能融合神权与轮回的“有缘者”,让中千世界的法则更趋完善。
他将元神沉入镇天碑,神纹如潮水般涌入识海。这些神纹与《大轮回经》的六道法则产生共鸣:神权法典的“秩序”对应经卷的“天道章”,“裁决”对应“魔道章”的破执,“守护”对应“佛道章”的慈悲……原来,天庭法度与轮回法则本是同源,只是侧重点不同——神权主“宏观秩序”,轮回主“微观流转”。
聂小倩的善魂之力也融入神纹,她看到了诸神离去时的场景:诸神并未带走所有神力,而是将部分神格碎片封存在天庭各处,化作“传承点”,等待后人激活。瑶池宫有“生命传承”,对应女娲造人之能;斗牛宫有“星辰传承”,对应伏羲观天之术;东岳殿有“地脉传承”,对应五岳镇地之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邪神开始的旅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