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法则融合”在每个被远征队接触的世界都在上演:
回音海的海洋文明,用巫师传授的“实体凝聚术”与自身的“空间折叠技术”结合,创造出“液态舰船”——既能在海中高速航行,又能折叠成空间胶囊,方便在星界穿梭;
遗忘之域边缘的“影族”,将自身的“光影隐匿术”与战鬼的“信念之力”融合,演化出“光影战技”——能在战斗中用影子制造分身,每个分身都带着真实的信念波动,让敌人难辨真伪;
甚至连最初抗拒融合的焦土世界火元素族,也开发出“熔岩符文”——在流动的熔岩中刻下稳定符文,形成可控的“能量河流”,为周边位面提供清洁能源。
“每个世界的法则都是拼图的一块。”林恩在《跨界共生法典》的序言中写道,“巫师大世界的责任,不是用自己的拼图覆盖别人的,而是找到让所有拼图严丝合缝的‘连接点’。”
他的智慧王座如今已能覆盖一百三十七个位面的法则网络。当某个世界的进化遇到瓶颈时,网络会自动推送其他世界的相关经验:翡翠原的石肤族研究“活石建筑”时,会收到影族的“光影结构学”数据;回音海的海洋文明优化“液态舰船”时,能查阅星界堡垒的“空间跳跃参数”。这种跨越位面的知识流动,让每个世界的进化都不再是孤立的探索。
第三章:世界进化的阶梯
第78号位面“铁锈环”的进化,堪称巫师引导下的“文明跃迁”典范。
这个被机械废弃的位面,曾遍布锈蚀的金属废墟,空气中漂浮着有毒的能量尘埃。远征队初到时,只发现一种依靠吞噬金属为生的“锈甲虫”,它们的基因链中竟残留着远古机械文明的技术碎片。
“锈甲虫的消化液能分解金属氧化物,这是天然的‘除锈剂’。”林恩的虚拟体蹲在废墟中,观察着甲虫爬过锈蚀的齿轮,“而它们的基因碎片,藏着机械文明自我修复的秘密。”
巫师们没有改造铁锈环,而是“唤醒”它自身的进化潜力:
生物学家提取锈甲虫的消化液基因,与妖精族的“净化藤蔓”结合,培育出“锈食藤”——这种藤蔓能扎根在金属废墟中,分泌的液体既能分解锈蚀,又能将金属元素转化为自身养分,藤蔓枯萎后会化作肥沃的土壤,为后续植物生长奠定基础。
机械工程师解析锈甲虫基因中的技术碎片,发现了远古机械文明的“自我迭代算法”——这种算法不追求完美,而是允许一定的“误差进化”,就像生物的基因突变。他们将这种算法融入星界堡垒的升级系统,让堡垒能在极端环境下自主调整结构,适应力提升了40%。
甚至连铁锈环的能量尘埃,都在智慧法则的引导下找到了新的价值。巫师们搭建的“尘埃转化阵”,能将有毒尘埃重组为“能量结晶”,这种结晶虽然纯度不高,却非常适合土着生物吸收——锈甲虫食用后,外壳变得更加坚硬,还进化出了储存能量的“晶囊”。
千年后的铁锈环,已成为“机械生态共生”的样板:锈食藤覆盖的废墟上长出了金属与植物交织的“钢铁森林”,锈甲虫进化出的“晶囊”被石肤族用于“记忆水晶”的能量供应,远古机械文明的算法则成了所有跨界机械的“基础逻辑”。
这种“唤醒式进化”远比“改造式干预”更有效。林恩在远征日志中总结出三个核心原则:
尊重本源:每个世界的进化都有其内在逻辑,巫师的作用是理解而非颠覆。就像铁锈环的进化基于锈甲虫的特性,翡翠原的发展依托石肤族的岩石天赋,强行植入不属于本土的法则,只会导致文明的“排异反应”。
提供工具: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传授寻找答案的方法。回音海的海洋文明想要实体时,巫师没有直接赋予躯体,而是教会他们“能量凝聚的基础原理”,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声波特性,创造出最适合的形态。
连接可能:用星界网络将不同世界的进化经验连接,让每个世界都能看到“其他可能性”。焦土世界的火元素族从翡翠原的“活石建筑”中获得灵感,才想到用符文控制熔岩流动;影族的“光影战技”之所以能突破瓶颈,是因为借鉴了回音海的“空间折叠思维”。
在这些原则的指引下,被远征队接触的世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进化景象:
有的世界专注于“生物科技”,将自身的生命能量与机械技术结合,创造出能自我修复的“活体机械”;
有的世界擅长“法则编织”,将不同位面的符文融合,形成独特的“跨界阵法”,能在战斗中同时调动多种元素力量;
还有的世界则成为“星界枢纽”,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或资源优势,承担起不同位面的贸易与信息中转功能。
这些进化反过来也滋养着巫师大世界。从铁锈环获得的“自我迭代算法”,让巫师大世界的机械核心寿命延长了三倍;翡翠原的“记忆水晶”技术,完善了数据伊甸的意识储存系统;回音海的“空间折叠思维”,为星界堡垒的跳跃引擎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邪神开始的旅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