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抚须的手停顿了片刻,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忌惮,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凝重。
侯君集则是呼吸粗重,满脸兴奋,作为武将,他比文官更懂得这东西的价值!这简直就是为下一次征伐高句丽,或者对付任何负隅顽抗之敌,准备的神兵!
“此物……何名?”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回父皇,此乃武研院新制‘惊雷弩’及‘破城雷箭’。”李恪躬身回答,“旨在攻坚破垒,为王师开山辟路。”
“惊雷弩……破城雷箭……”李世民重复着这个名字,目光再次投向那面被炸得一片狼藉的山壁,良久,才沉声道,“好一个破城雷箭!有此利器,天下何城不破?”
他看向李恪,目光深邃:“恪儿,你又一次,让朕刮目相看。”
“儿臣分内之事。”李恪谦逊道。
“此物制造,可还顺利?耗费几何?”李世民问道,这是关乎能否量产的关键。
“回父皇,工艺复杂,对材料要求极高,尤其是弩臂与箭体,目前产量有限,耗费巨大。”李恪如实禀报,并未夸大,也未隐瞒。他知道,在父皇面前,坦诚比吹嘘更有用。
李世民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却没有立刻下达扩大生产的命令,而是道:“此物乃国之重器,制造之法,需严格保密,由武研院专司负责,一应物料,由少府监与兵部优先供给。具体制造进度与数量,你需直接向朕禀报。”
他再次将“惊雷弩”的控制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甚至绕开了兵部的常规流程。
“儿臣遵旨。”李恪心中明了。父皇既需要这把利剑,也绝不容许这把剑脱离掌控。
演武结束,众人心思各异地离去。
李承乾回到东宫,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屏退左右,独自在殿内踱步,心中的危机感前所未有的强烈。李恪不仅没有沉寂,反而在暗中积蓄了如此可怕的力量!那“破城雷箭”的威力,如同梦魇般在他脑中挥之不去。
“不能再等了……”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必须想办法,断其根基!或者……让他再无暇他顾!”
而此刻的李恪,已经回到了武研院。他知道,“惊雷弩”的亮相,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的忌惮与风波。但这是他必须走的一步。他不能永远躲在“格物”的背后,他需要展现出足够的、让人不敢轻侮的锋芒。
“王爷,太子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王德忧心道。
“我知道。”李恪神色平静,“所以,我们要更快。”
他走到武研院的档案库,取出了那份关于“惊雷弩”和“破城雷箭”的完整技术图纸和工艺流程。但他并没有将其放入甲级密册,而是另外复制了一份,将其标记为“待优化”,并在其中几个关键环节,留下了一些看似合理、实则会导致性能大幅下降或极不稳定的“瑕疵”。
“将这份副本,按正常流程,存入乙级档案。”李恪将那份动过手脚的副本递给王德,“没有本王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调用甲级正本。”
“王爷,您这是……”王德有些不解。
“示敌以弱,留有余地。”李恪淡淡道,“有时候,一份有缺陷的、看似能被模仿的图纸,比完全保密,更能让人安心,也……更能引蛇出洞。”
他不仅要防守,还要主动设局。他要看看,谁会忍不住将手伸向这份“诱饵”。
安排完武研院的事务,李恪又将目光投向了格物司和城外的水利工坊。主轴已经更换完毕,工坊重新运转,并且按照他的要求,开始尝试利用水力,驱动一些小型的、更加精密的金属加工器械,为未来可能需要的、更复杂的武器零件生产做准备。
格物轩的生意也日渐红火,“玉容皂”和几样精巧的小物件供不应求,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有力地支撑着格物司和暗中项目的开销。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李恪心中清楚,这暂时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序曲。
他站在武研院的高处,望着长安城的方向。
惊雷已再次炸响,
接下来,
就看这朝堂的风云,
该如何涌动了。
他手中掌握的力量越多,
觊觎的目光也就越多,
而父皇心中的那杆秤,
也必将摇摆得更加剧烈。
他需要更多的功绩,更需要……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无法撼动的立足之基。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西方。
那里,丝绸之路的咽喉,帝国的西域,似乎正传来一些不太平的消息。
或许,
那里将是他下一个落子之处。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