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格物司所出‘震天雷’、‘霹雳炮’等物,制法繁难,用料苛刻,且其威力巨大,关乎国本安危。儿臣以为,确实不宜由儿臣私设之司长期专擅。”李恪此话一出,连李世民都微微讶异。
只听李恪继续道:“然,若骤然移交工部,恐工匠流失,技艺生疏,反为不美。儿臣恳请父皇,可派遣得力官员及将作监大匠,入驻安西格物司,与儿臣麾下工匠共同研习、管理。待其完全掌握技艺,并能确保绝不外泄之后,再行移交朝廷不迟。在此期间,格物司一应产出、调用,皆由父皇指派之官员与儿臣共同署名,报请兵部核准。如此,既可确保利器为国所用,又可避免技艺流失或引发动荡。”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儿臣麾下‘疾风营’等部,皆是在安西特殊环境下,为应对吐蕃精骑而设,其军籍、粮饷皆在兵部有案可稽,绝非私兵。若朝廷认为其编制不合规制,儿臣愿即刻解散,将士皆可编入安西各军。只是……如此一来,恐再难形成如此一支能应对吐蕃‘影子’死士、擅长长途奔袭的精锐,于日后边防,或为损失。取舍之间,还请父皇圣裁。”
一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既主动提出了交还格物司管理权的方案,消除了“私藏利器”的嫌疑,又点明了“疾风营”存在的必要性,将选择权交还给了皇帝。同时,那“共同署名”、“兵部核准”的提议,更是展现了他坦荡无私的态度。
李世民深深地看着李恪,良久,缓缓点头:“你所虑周详,此法甚妥。便依你所奏,着吏部、兵部、将作监选派干员,赴安西格物司学习、协理。‘疾风营’……暂且保留,纳入安西都护府正式编制。”
“儿臣领旨,谢父皇信任!”李恪躬身。
这一步,他以退为进,不仅化解了朝堂最大的攻讦点,反而赢得了父皇更深的信任,也为他继续掌控安西核心力量留下了空间。
接下来的封赏,便顺理成章。金银绢帛、增扩封邑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李世民正式下诏,晋封李恪为“天策上将”,虽非常设官职,但地位尊崇,仅次于三师,更赋予其参议朝政、顾问军国大事的权力!
这道诏书,无疑向天下宣告了李恪无人可撼的地位。
当李恪捧着诏书和赏赐走出两仪殿时,他知道,这一局,他赢了。凭借实实在在的战功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他在这波谲云诡的长安,再次站稳了脚跟,并且站得更高。
然而,他也清楚,更高的位置,意味着更多的目光,更猛烈的风浪。
他抬头,望向太极宫外广阔的天空,目光坚定。
无论风浪多大,他这根帝国的砥柱,都将屹立不倒。
而此刻,在崔府的后园,崔芷柔听着贴身侍女禀报着朝堂上传来的消息和街巷间的热议,她坐在窗前,抚摸着琴弦,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清浅而安心的笑意。
他,果然做到了。
只是,这长安的暗流,会因他的这次胜利而平息吗?她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她知道,那些藏在暗处的敌人,绝不会就此罢休。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之中。
而她和他的下一次相见,又会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