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绢上的信息量巨大!她不仅精准地分析了当前朝局,指出了他面临的困境和潜在风险,更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对魏王案暂缓处理,以稳定为主;将调查方向引向侯君集的亲属(韦挺),寻找新的突破口;甚至提到了利用吐蕃内部矛盾!
尤其是最后关于吐蕃的建议,让李恪眼前一亮!他一直将吐蕃视为一个整体敌人,却忽略了其内部同样有派系斗争。松赞干布年轻上位,打压旧贵族,重用噶尔·东赞域松等新贵,象雄、苏毗等故地的旧势力岂能甘心?这确实是一个可以着手的方向!
这份洞察力和谋略,再次让李恪感到震撼。她身处深闺,却对朝堂格局、边关形势有如此清晰的认知和深远的谋划,简直堪比最顶级的谋士!
“梅……”他看着落款那个字,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她以“梅”自称,是在呼应那日他纸条上的“桃核在釜”,也是一种更进一步的、隐晦的亲近。
她一次又一次地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送来最关键的信息和最智慧的建议。这份情谊,早已超越了寻常的欣赏或合作。
李恪小心地将薄绢收起,贴身放好,与那枚香囊放在一处。这两样东西,成了他在这冰冷权柄世界中,最温暖的慰藉和最犀利的武器。
他重新摊开奏疏,目光已然不同。有了崔芷柔的提醒,他对如何处理魏王案、如何应对关陇集团、乃至如何谋划对付吐蕃,都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引蛇出洞……分化利用……”他低声咀嚼着这几个字,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没错,他现在是监国,需要稳定,但不能一味退让。该强硬时需强硬,该隐忍时需隐忍,该布局时更需深谋远虑。
他提起笔,在一份关于漕运的奏疏上快速批示,思路清晰,决策果决。
监国的第二日,在繁忙与算计中悄然流逝。但李恪的心中,却比昨日更加踏实,更加有底。因为他知道,在这条充满荆棘的监国之路上,他并非独自一人。
那抹清冷的梅影,虽不显于外,却已悄然成为他决策背后,最重要的智慧源泉之一。帝国的狂澜依旧汹涌,但执舵者的手中,已然多了一份来自暗香的指引。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