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方面,苏定方与周钧对技术可能泄露的调查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进展缓慢,对手显然处理得非常干净。而另一方面,针对吐蕃内部进行分化的“软刀子”计划,却在崔芷柔提供的“噶尔幼子”这一突破口下,有了意想不到的进展。
王德再次禀报:“王爷,安西密信。我们的人通过那名医官,又送去了几剂安神滋补的方子,据反馈,噶尔幼子服用后,狂躁之症略有缓和。噶尔·东赞域松虽仍未直接接触我们的人,但态度已明显软化,默许了医官继续尝试我们的方剂。而且……我们的人偶然从医官处得知一个消息,吐蕃内部,似乎对象雄(羊同)故地的贵族近期有些压制举动,引起了一些不满。”
“哦?”李恪精神一振。技术泄露让他忧心,而吐蕃内部分化的可能性则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详细说说。”
“象雄部族历史悠久,在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前势力庞大。如今赞普重用噶尔等新贵,对象雄旧族多有排挤,苛税重役,其部族首领琼波·邦色近日曾因赋税问题与噶尔·东赞域松在议事时发生争执,不欢而散。”
李恪走到吐蕃疆域图前,目光落在象雄(大致在今西藏阿里地区)的位置。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若能暗中联络琼波·邦色,挑动其与松赞干布中央政权的矛盾,无疑将在吐蕃背后埋下一颗巨大的钉子。
他立刻意识到此事关系重大,操作需极其谨慎隐秘,一旦暴露,前功尽弃不说,还可能引发吐蕃的疯狂报复。他需要最周密的计划。
这一次,他没有犹豫,再次提笔向崔芷柔问策。他将吐蕃内部分歧的情报详细写下,然后问道:“象雄旧怨,分化之机已现。然吐蕃戒备森严,如何接触?如何取信?又如何确保其不会反噬?望梅影深谋。”
回信在期待中送达,篇幅较长,显然她对此事也极为重视:
“殿下所获情报,确为千载良机!分化吐蕃,当以此为契机。
接触之道,首重隐秘与间接。可寻与象雄部族有旧之西域商队,或羌塘游牧部落为中介,传递消息。初次接触,万不可暴露大唐身份,可伪称为受吐蕃新贵压迫之其他部族联盟,或域外势力,试探其态度。
取信之策,莫过于‘投名状’。可要求琼波·邦色提供一些无关紧要但能验证其身份的吐蕃内部消息,或在其与噶尔等发生冲突时,给予其些许暗中支持(如提供少量物资,或散播利于他的言论)。待其有所回应,再逐步加深联系。
至于反噬之险,确需警惕。故而,接触之初,我方身份必须模糊,联络需单线,且要留有后手,一旦情况有变,可随时切断联系,并嫁祸他人。最终目的,非使其立刻反叛,而是加深其与逻些之裂隙,令吐蕃内耗,无力东顾。
此事宜缓不宜急,如烹小鲜,火候至关紧要。——梅”
看着这份详尽缜密、思虑深远的回信,李恪仿佛能看到她在灯下蹙眉沉思、运筹帷幄的模样。她不仅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思路,连风险控制和最终目标都考虑得清清楚楚。
“如烹小鲜,火候至关紧要……”李恪喃喃重复,深以为然。他立刻根据她的建议,草拟了给安西的指令:寻找可靠中介,以伪装身份试探接触琼波·邦色,谨慎行事,长期经营。
放下笔,他望向西方,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与吐蕃的较量,已从明面的刀兵相见,转向了更复杂、更考验智慧与耐心的暗战。而在这场暗战中,那缕来自长安深闺的梅香,再次为他指明了方向。
吏治整顿触及了不少人的利益,尤其是在清理冗员和查处贪墨时,虽已尽量按照崔芷柔“缓步推进”的策略,但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反弹。
这日,一份由十余名御史联名的奏疏送到了李恪案头,内容并非直接反对新政,而是弹劾天策府司马(李靖推荐的那位将领)在昔日军械采办中“账目不清”,影射其有贪墨之嫌。同时,市井间又开始流传起新的谣言,说吴王重用寒门,打压勋贵,是要效仿前隋,动摇国本。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对新政的反扑,试图通过攻击李恪的左膀右臂和制造舆论压力,来阻挠吏治整顿的深入。
王德面色凝重:“王爷,司马将军那边……”
“本王信得过药师(李靖字)公,也信得过他推荐的人。”李恪打断他,语气平静,“账目之事,着有司会同御史台彻查,清者自清。若真有问题,依律处置;若无问题,便是构陷,查清幕后指使,严惩不贷!”
“那市井谣言……”
“跳梁小丑,何足道哉。”李恪冷笑,“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做对了!传令下去,新政按计划推进,不得因这些宵小之举而延缓!”
话虽如此,李恪心中亦知,这仅是开始。接下来的阻力只会更大。他需要更加团结核心的支持者,也需要……那份独特的慰藉与智慧。
是夜,他心绪难平,并未处理公务,而是信步来到水榭。月色如水,荷风送爽,却难以完全驱散他心头的凝重。他下意识地拿出那方绣梅素帕,淡淡的冷梅香似乎能宁定心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