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七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也更为温润。帝国在帝后协力、臣民同心的治理下,已然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稳繁荣期。新政根基深固,四海升平,百姓安乐,文化昌明。而就在这片盛世和煦的春光里,一桩承载着国本与未来的大喜之事,悄然降临。
立政殿内,崔芷柔近来常觉身子慵懒,食欲不振,起初只当时节更替所致,并未声张。然则心思缜密的张司正察觉有异,暗中请了信得过的太医正前来请脉。太医正屏息凝神,再三确认后,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喜色,伏地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微颤:
“臣恭贺皇后娘娘!娘娘此乃……喜脉!脉象圆滑如珠,流利有力,依臣推断,已近两月,胎气稳固,实乃大吉之兆!”
此言一出,立政殿内侍奉的宫人先是一静,随即皆面露狂喜,纷纷跪地贺喜。崔芷柔本人亦是微微一怔,手下意识地抚上尚未显怀的小腹,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悸动瞬间涌遍全身。那里,正在孕育着她与李恪共同的血脉,也是这大唐帝国未来的希望。
消息如长了翅膀般,顷刻间飞遍宫闱,旋即传入前朝。李恪正在紫宸殿与几位宰相商议今年漕运拓展事宜,闻听内侍急报,他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墨点滴落奏疏亦浑然不觉。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先是难以置信,随即被巨大的喜悦与激动淹没,那素来沉稳威严的面容上,竟难得地显出一丝属于年轻父亲的、近乎失态的狂喜。
“好!好!好!”他连道三声好,霍然起身,也顾不得殿内还有重臣,朗声笑道,“此乃天赐麟儿,佑我大唐!传朕旨意,立政殿上下,赏一年俸例!太医正悉心照料,有功!着太常寺、礼部,即刻筹备册封及庆贺典礼!”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等重臣亦纷纷离座,满面红光地躬身道贺:“臣等恭贺陛下,恭贺皇后娘娘!此真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皇嗣有孕的消息,迅速由官方邸报昭告天下。 一时间,不仅长安城内外一片欢腾,各州郡亦是祥瑞频传,或是奏报嘉禾生于野,或是声称醴泉出于庭,虽多系地方官员为迎合上意所为,却也真切地反映了举国上下对此事的期盼与喜悦。民间百姓更是奔走相告,自发地在坊间为皇后与未出世的皇嗣祈福,香火鼎盛。在世人看来,这不仅是皇帝的家事,更是国祚绵长、盛世永续的象征。
李恪对崔芷柔的照料,可谓无微不至。虽国事繁忙,但他每日必至立政殿探望,亲自过问饮食起居,甚至翻阅医书,叮嘱注意事项。他下令宫中一切以皇后凤体为重,行走坐卧皆需稳妥,严禁任何喧哗滋扰。往日里处理政务雷厉风行的帝王,此刻却展现出极致的耐心与温柔。
崔芷柔虽贵为皇后,母仪天下,初为人母的忐忑与喜悦亦萦绕心间。她努力保持着平素的沉静与端庄,依循太医正的指导,静心养胎。闲暇时,她会为未出世的孩子缝制小小的衣物,针脚细密,蕴含着无尽的慈爱与期盼。李恪时常在一旁静静看着,目光柔软,有时会伸手轻轻抚摸那尚未完工的柔软布料,仿佛能感受到那小小生命律动的奇迹。
宫中因这桩大喜事,也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温馨而庄重的气氛。 各宫妃嫔,无论内心作何想法,表面上皆循礼至立政殿请安道贺,送上精心准备的贺礼。崔芷柔皆以礼相待,温言抚慰,尽显中宫气度。尚宫局与内侍省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将各项庆典筹备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务求尽善尽美。
随着月份渐长,崔芷柔的腹部微微隆起,气色却愈发莹润光彩,行动间自有一种即将为人母的雍容与安宁。李恪看着她的变化,心中的喜悦与责任感也与日俱增。他处理朝政时,思绪偶尔会飘远,想象着孩子是男是女,容貌性情会像谁,未来又将如何在这片他亲手缔造的盛世江山中成长。
这一日傍晚,帝后二人于立政殿后的梅林散步。此时梅花已谢,但新叶初绽,嫩绿满枝,生机勃勃。李恪小心翼翼地扶着崔芷柔,行走在铺着鹅卵石的小径上。
“大家近日似乎格外关注《氏族志》的修订?”崔芷柔轻声问道,她注意到李恪书案上常放着相关卷宗。
李恪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方:“朕在思量,待孩儿出生,这天下,须得更清明些才好。门第之见,仍是桎梏。朕欲使天下人才,无论出身,皆能尽其用,让这孩子将来继承的,是一个更公平、更有活力的江山。”
崔芷柔了然,柔声道:“大家深谋远虑。臣妾相信,在大家的治理下,那一天定会到来。”
夕阳的余晖为两人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光晕,他们的身影在梅林疏影中相伴而行,宁静而美好。所有的雄心壮志、所有的盛世繁华,在此刻,似乎都凝聚在了那即将到来的新生命之中。
青雀衔瑞,麟趾呈祥。
这孕育中的皇嗣,如同最珍贵的种子,承载着帝后最深的情感,也寄托着整个帝国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的到来,将为这辉煌的永徽盛世,谱写下最为温暖而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