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天空已彻底褪去墨蓝,换上了一层寡淡的、灰白色的晨衣。城市苏醒的喧嚣被厚厚的玻璃窗隔绝,只余下模糊的背景低鸣,反而衬得病房内的寂静愈发深沉,仿佛某种具有质感的实体。小满站在窗边,背对着病床,指尖却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着,试图捕捉那早已消散的、雪后松针般的清冽气息,以及更重要的,那短暂停留在林默掌心纹路下的、深海热泉般的微温。
那不是幻觉。
太阳穴处持续数小时的、前所未有的舒缓感,是铁证。那种萦绕不去的轻快,像卸下了千斤重担,更是她数月来未曾有过的体验。但这并未带来安心,反而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之下,是深不见底的未知。她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林默沉静的侧脸上。他依旧如同精致的雕塑,呼吸平稳,与监测仪上永恒的波形一样,构成这间病房里最恒定的背景。然而,有什么东西不同了。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极细微的张力,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皮肤能感受到的那种电荷。
她走到床头柜前,动作比平日更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拿出那本厚重的护理记录本,翻过记录着规整生命体征的前页,在新的一页顶端,郑重地写下了日期和时间。然后,她笔尖悬停,不再是记录客观数据时的那种流畅,而是带着一种勘探者般的谨慎:
* 时间: 约 04:15 - 04:20 AM (基于晨曦初现及气味消散时间反推)
* 事件: 环境感官异常记录。
* 嗅觉: 监测到短暂、来源不明的气味分子,特征近似“雪后松针/冷杉树脂”,持续约3-5秒,与消毒水背景气味显着区分。出现与消散均呈突兀性,非渐进。
* 触觉(对象:病人林默): 于病人右手掌心区域,体表温度检测到局部性、非持续性异常微升。触感近似“深层地热渗透”,与肢体其他部位及环境温度存在可感知温差。持续时间与气味事件大致重合。
* 关联生理反应(记录员:小满): 同期,记录员本人长期存在的双侧太阳穴血管紧张性头痛获得显着、近乎完全的缓解,效果持续数小时,远超常规休息或药物作用。精神疲惫感同步减轻。
* 初步分析:
* 事件呈多模态感官异常同步发生特征(嗅觉、触觉、体感),指向可能存在的、尚未被现有仪器捕捉的综合性环境或能量场扰动。
* 异常源似乎与病人林默存在高度空间关联性,但无法确定因果关系。需排除外界偶然因素(如通风系统短暂异常、护理用品挥发等)干扰。
* 重点监测建议: 此后需加强对类似短暂、微弱感官异常的警觉性与记录细节,尤其关注其与病人生命体征(如脑电波α/θ波段)、环境参数(如空间离子浓度、低频声波)的潜在相关性。尝试寻找异常出现的潜在触发模式。
她写得很慢,每一个词都经过斟酌,努力将那种玄妙的体验转化为近乎临床观察的语言。这不再仅仅是护理记录,这是一份对未知领域的初次勘探报告。合上本子,金属扣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在这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她看向林默,心中那份单纯的守护之情,悄然混入了一丝研究者般的探究欲。她要做的,不仅仅是等待。她要理解这片寂静之下,开始涌动的暗流。
律师事务所的独立办公室,此刻门窗紧闭,将外面开放办公区的嘈杂完全隔绝。苏婉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投入堆积如山的案卷,而是端坐在宽大的皮质转椅里,身体挺得笔直,目光却没有焦点地落在对面书架上排列整齐的法律典籍上。
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尘埃在光柱中无声飞舞。她的指尖在冰凉的红木办公桌面上无意识地、极有规律地轻轻敲击着,哒,哒,哒,像一座精密钟表的节拍器。
然而,她的内心远不如表面看起来这般平静。那个会议室里发生的一切,每一个细节都如同用刻刀凿进了她的记忆里——卷宗页码数字“73”末尾那个“3”的墨迹,如何短暂地晕染、弧度变得圆润、趋近于那个危险的无限符号“∞”;对面那个男人口中某个关键音节,如何出现了那绝非听觉错误的、卡带般的短暂叠音;以及,最荒谬也最无法忽视的,那口凉水划过喉咙时,反物理常识的、清晰的温热感。
这些碎片,在她绝对理性、惯于构建无懈可击逻辑链条的大脑里,碰撞、反弹,却拼凑不出任何一个符合现有认知模型的解释。它们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她赖以生存的秩序基石。
她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拉回刚刚结束的案件。调出会议记录和初步报告,试图用工作淹没这诡异的不安。但很快,她发现自己的思维状态变得不同。处理信息的速度快得惊人,那个前财务官供词中的所有前后矛盾、所有细微的情绪掩饰、所有试图用专业术语编织的迷雾,都在她脑中自动拆解、高亮标注,脉络清晰得可怕。这种超常的敏锐,是会议室那种“精准咬合”感的延续,是一种“后遗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长夜校准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长夜校准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