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艇的引擎发出最后一声疲惫的嘶鸣,彻底熄火。林默任由这艘破旧的小船在微弱的惯性下,滑入一片密集的小行星带深处。窗外,是永恒的黑暗,只有远方恒星的微光,在无数不规则岩石的切割下,变得支离破碎。根据陈静提供的、真假难辨的坐标,目的地应该就在这片宇宙的碎石墓场之中。
他激活了低功耗扫描仪,屏息等待。几分钟后,反馈信号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能量读数,来源被巧妙地隐藏在一块巨大冰岩的阴影背面。小心翼翼地将穿梭艇靠过去,一个不起眼的金属结构映入眼帘——那是一个嵌在小型陨石上的、外观破败不堪的空间站入口。没有标识,没有灯光,只有几个早已失效的导航信标残骸漂浮在周围,如同墓碑。
这就是陈静指出的“盲区”?一个被遗忘的数据中转站?林默心中警铃大作,但别无选择。他穿上简易的防护服,检查了所剩无几的武器和能量电池,将穿梭艇隐蔽在冰岩裂缝中,然后利用磁力靴,无声地飘向那个沉默的入口。
气闸门早已失效,他只能从一处被陨石撞击撕裂的破口钻入。内部一片死寂,温度极低,呼吸在面罩上瞬间凝结成白霜。应急灯大部分已损坏,只有零星几盏散发着惨绿色的、仿佛随时会熄灭的光芒,勾勒出漫长、空旷、布满冰凌的通道轮廓。空气循环系统似乎早已停止,弥漫着一股陈腐的、混合着金属锈蚀和某种类似绝缘材料老化后的酸味。这里不像基地,更像一个巨大的、被冰封的棺材。
他沿着主通道谨慎前行,脚下是冻结的尘埃和散落的零件。两侧的舱室大多空空如也,只有一些被遗弃的、型号老旧的服务器机柜,指示灯一片漆黑。这里看起来确实像一个已被彻底废弃的低优先级设施。
在一个相对完整、标记着“数据归档与初级处理中心”的大厅里,林默找到了几台似乎还有残余电力的终端机。他熟练地撬开面板,接入个人数据接口。
首先调取的是系统日志和公开访问区的报告。内容枯燥而格式化,充斥着“资源优化”、“周期性维护”、“数据迁移完成”等术语,将一切描绘得井井有条。偶尔提及某些实验项目的终止,也被轻描淡写地归因为“资源重组”或“达到预期研究节点”,死亡和失败被巧妙地隐藏在官僚用语之后。这是一层精心粉饰的、坚硬的壳。
林默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集中精神,思维宫殿的能力开始运转。他的意识如同细小的探针,绕过表层的访问权限,向系统更深处、那些被标记为“冗余数据”、“待销毁”、“永久封存——最高密级”的区域渗透。
过程如同在黑暗的冰海中下潜,阻力巨大,且充满未知的危险。防火墙的残骸、逻辑陷阱的碎片不断试图将他的意识推开或引入歧途。但他坚持着,一点点突破。
终于,他触及到了被掩埋的真相。
海量的、未经修饰的数据碎片汹涌而来,冲击着他的认知:
* 真实的伤亡报告: 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附带姓名、编号、照片和详细死因的记录。实验体在强压下精神崩溃后的自残影像;研究员在接触不可名状信息后,癫狂地攻击同伴或自我了断的监控片段;整个研究小组因连锁精神污染而集体消亡的惨烈记录……数量之多,触目惊心。
* 未删减的实验日志: 详细描述了实验对象在连接所谓“高阶信息维度”后,如何逐渐丧失人性,变得扭曲、恐怖,最终成为一具具只余下疯狂的空壳。字里行间充满了早期研究员的恐惧、困惑和无力感,与官方报告中的“冷静客观”形成残酷对比。
* 被驳回的警告: 一些尚有良知的高级专家提交的内部备忘录,尖锐地指出实验方向的根本性错误和伦理失控,警告继续下去将导致“文明层面的灾难”。而这些警告的批复,往往是简单的“不予采纳,目标优先”,甚至对提出警告者进行“心理评估”或“调离岗位”。
林默感到一阵寒意,比空间站内的低温更刺骨。组织的疯狂,并非个别人的失控,而是一套完整的、自我合理化的系统。他们不仅在进行危险的探索,更在系统性地伪造历史,将累累白骨粉饰为进步的阶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数据中转站,实际上是掩盖罪证的巨大焚化炉,只是还没来得及将一切彻底销毁。
就在他被这庞大的黑暗真相所震撼时,一份被特殊加密协议层层包裹、但访问记录却异常频繁的数据流引起了他的注意。其标签与“圣杯”项目的核心代码高度相关。
他调动全部精神力,如同破解一个复杂的密码锁,艰难地一层层剥离加密外壳。最终,一份实时监控日志的摘要呈现在他面前。
数据显示,代号“圣杯”的容器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稳定性曲线,正在呈现剧烈的、周期性的陡降,并伴随着异常的能量尖峰,峰值一次比一次高,仿佛容器内部正在酝酿一场风暴。日志附注中提到,这种不稳定状态已经触发了“静滞核心”的多次低级警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长夜校准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长夜校准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