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听说后,就给二世上书揭发赵高的短处:“赵高专权擅势,与陛下无异。从前田常担任齐简公的相国,窃取齐简公的恩威,下得百姓,上得群臣,最终弑杀齐简公,夺取齐国,这是天下皆知的事。现在赵高有邪恶的野心,反叛的行为,私家的财富如同田氏在齐国一样,而且贪得无厌,追求利益无休无止,他的权势仅次于陛下,他的欲望无穷无尽,他劫持陛下的威信,他的野心就像韩玘担任韩安相的时期一样。陛下若不早作打算,我担心他会作乱啊。”二世说:“丞相说的这是什么话!赵高不过是个宦官,但他从不放纵自己,也不因危险而改变心意,洁身自好,行善积德,靠忠诚得到晋升,靠信义保住地位,我确实认为他很贤能。而你却怀疑他有不轨之心,这是为什么呢?况且我不信任赵高,还能信任谁?赵高为人精明廉洁,了解下情,上能适应我的需求,你不要再怀疑他了!”二世非常信任赵高,担心李斯会杀他,于是私下就把这事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最担心的就是我,我若死了,丞相就会像田常一样行事。”
此时,东方的盗贼越来越多,关中的士兵源源不断地被派往东方攻打盗贼。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如今关东盗贼四起,秦军进行追击,杀死了很多人,但盗贼仍然不止。盗贼之所以多,是因为戍边、漕运、转输、劳役繁重,赋税太重,让他们苦不堪言,没有了活路,所以才起兵反抗。请陛下暂停阿房宫的修建,减少四边的戍守和转输。”二世说:“拥有天下的人,就是为了能够肆意享乐,君主的法令严明,臣下就不敢为非作歹,这样才能统治天下。虞、夏的君主,贵为天子,却亲自忍受穷苦来为百姓操劳,这还有什么法治可言!况且先帝从诸侯起家,统一天下,平定天下后,外御四夷以此来安定边境,修建宫室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功业,你们也都看到了先帝的功业。如今我即位才两年,便盗贼四起,你们不仅不能禁止,还想废除先帝的功业,这是上对不起先帝,下不为我尽忠,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在位?”于是将冯去疾、李斯、冯劫下狱,追究其他罪行。冯去疾、冯劫在狱中自杀,只有李斯被关押。二世将李斯交给赵高审理,赵高心想可让我逮到机会了,这次非整死你不可。于是指控李斯与其子李由谋反,然后逮捕了他们的宗族和宾客。赵高对李斯严刑拷打,用尽了那些酷刑,李斯无法忍受刑罚带来的痛苦,最终就认罪了。
李斯之所以没有自杀,是因为他自负有辩才,而且对秦朝有大功业,实际上并无反心,希望通过上书自辩清白,希望二世醒悟并赦免他。于是他从狱中上书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初秦国的土地狭小,不过千里,士兵只有数十万。我竭尽所能,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玉,让他们去游说诸侯;暗中修整甲兵,整顿政教,选拔勇士,尊崇功臣;最终胁迫韩国,削弱魏国,攻破燕、赵,平定齐、楚,统一六国,俘虏他们的君王,立秦王为天子。又向北驱逐胡、貉,向南平定北越,以此来彰显秦国的强大。改革制度,统一度量衡,颁布法令,树立秦国的威名。这些都是我的罪过,我早该死了!幸得陛下让我尽忠,才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上书后,赵高让狱吏丢弃不报,说:“囚犯怎么能上书!”可怜李斯到这一步还没有认清形势,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活下去,岂不可笑?
赵高派他的门客伪装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审讯李斯,李斯每次如实回答,就会遭到更严厉的拷打。后来二世派人验证李斯的供词,李斯以为还是赵高的人,最终不敢改口。供词确认后,二世高兴地说:“要不是赵高,我差点被丞相出卖!”等到二世派去调查李由的人到达三川时,李由已经被楚军杀死。使者回来时,李斯已经被下狱,赵高编造了李斯谋反的供词,最终判处李斯五刑,在咸阳市腰斩。李斯出狱时,与他的次子一起被押赴刑场。他回头对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起出上蔡东门追逐狡兔,还能做到吗!你想的还挺美,于是父子相拥而泣,李斯最终被灭三族。二世于是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都由他决定。李斯作为秦始皇的重要谋臣,提出远交进攻的策略,瓦解六国联盟,并在统一后主张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他建议秦始皇焚烧百家典籍,仅保留法家、农医等实用书籍。坑杀方士儒生,虽为思想控制,但也导致文化断层,这一点被后世诟病为思想专制之始。因为嫉妒陷害同门韩非的才能,设计害死了这位法家的集大成者。沙丘之谋,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逼死公子扶苏,立胡亥为帝,加速了秦朝的崩溃,最终被赵高诬陷谋反遭遇腰斩的刑罚,被灭族。一生追求权利,却因权益被杀,岂不可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