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说到:孝文帝时,天下人都认为郦寄出卖了朋友。所谓出卖朋友,是指见利忘义的一种行为。但郦寄的父亲是功臣,又被劫持,他为了国家的安定而欺骗吕禄,虽然行为有争议,但从忠于国家和君主的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
诛灭吕氏之后,大臣们私下商议说:现如今少帝和梁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是孝惠帝的亲生儿子,吕后用计谋将别人的儿子冒充为孝惠帝的儿子,并且杀掉了他们的生母,把他们养在后宫,让孝惠帝认作自己的儿子,然后把他们立为皇帝和诸侯王,以此来加强吕氏的势力。现在吕氏已经被诛灭,如果继续让这些冒充的皇帝和诸侯王掌权,我们这些人将再无立足之地呀。不如挑选一位最贤明的诸侯王立为皇帝。这时有人说:齐王是高帝的长孙,可以把他立为皇帝。大臣们都说:此前吕氏以外戚的身份几乎颠覆了汉室宗庙,危害了汉室功臣。现在齐王的舅舅驷钧,凶残暴虐如老虎一样。如果立齐王为皇帝,恐怕又会成为另一个吕氏。代王是高帝现存儿子中最年长的,而且仁孝宽厚,太后薄氏家族也谨慎善良,立长本来就符合礼制,更何况代王以仁孝闻名天下呢!于是大臣们暗中派人召代王入京。?
代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不禁一紧,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于是立即召集大臣们前来商议。待大臣们齐聚一堂后,代王面色凝重地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对于此次朝廷召我入京一事,你们有何看法?话音刚落,郎中令张武率先站了出来,他拱手说道:启禀大王,依微臣之见,此事颇为蹊跷。如今汉朝的大臣们皆是高帝时期的老将,他们历经风雨,经验丰富,不仅熟悉军事,更擅长谋划各种事务。此次他们召大王入京,恐怕并非仅仅是为了立您为帝这么简单。张武顿了顿,接着说道:微臣认为,他们之所以如此行事,实则是畏惧高帝和吕后的威势。如今吕氏刚刚被诛灭,京城之中可谓是血流成河,一片混乱。他们以迎立大王为皇帝为名,实际上是想借此试探大王的态度和反应。若大王轻易应召入京,恐怕会陷入他们的圈套,处境堪忧啊!张武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大臣们都陷入了沉思,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代王眉头微皱,他觉得张武所言不无道理,但心中仍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另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大王,张武大人所言甚是。京城局势不明,人心难测,此时贸然入京,风险实在太大。不如大王称病不去,以观其变。如此一来,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又能让我们有时间观察朝廷的动向,再做定夺。代王听后,觉得这个建议颇为稳妥,他略微思索了一番,最终决定采纳大臣们的意见,称病不去京城,静观其变。
中尉宋昌进言说:大王,群臣的意见都不对。秦朝失去政权后,诸侯豪杰并起,人人都以为自己能得天下,但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却是刘氏,这是天下人共同的期望,这是其一;高帝封刘氏子弟为王,封地之间互相交错,同时又互相牵制,这是刘氏宗室的磐石之基,天下人也信服刘氏的强大,这是其二;汉朝建立后,废除了秦朝的苛政,简化了法令,又施行德政,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江山难以动摇,这是其三;吕后执政严厉,立吕氏三王,专权独断,然而太尉周勃仅凭一节杖就进入北军,一声令下,士兵们都露出左臂支持刘氏,背叛了吕氏,最终诛灭了吕氏。这是天意啊,不是人力所能为的。现在大臣们即使想发动政变,百姓也不会支持他们,他们的党羽怎么可能一心一意呢?现在朝廷在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汉室宗亲,在外有吴、楚、淮阳、琅邪、齐、代等强大的诸侯国。现在高帝的儿子中,只有淮南王和大王您还在世。而大王您又年龄最大,而且以贤明仁孝闻名天下,大臣们顺应天下人心,想要迎立大王,所以大王不必怀疑。随后代王向薄太后请示,还是犹豫不决,于是进行占卜,得到“大横”的卦象。占卜者看了看卦象说: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代王疑惑的说道:如今我已经是王了,还能成为什么王?占卜者神秘的说:所谓的天王,其实就是天子。于是代王就派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去见周勃,周勃等人详细地向薄昭解释了迎立代王的原因。薄昭回来就给代王报告说:大王,此事可以相信,不必怀疑。于是代王笑着对宋昌说:果然如你所说。最后代王命宋昌陪同乘车,张武等六人乘传车,一起前往长安。车驾到了高陵后,代王就停了下来,派宋昌先到长安观察情况。宋昌到达渭桥时,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回来就把事情如实的报告给了代王。接着代王就乘车到达了渭桥,群臣都拜见称臣,代王也下车进行回礼。这时太尉周勃上前说:请允许我私下向代王进行禀报。宋昌想了想说:如果是公事,就请公开说;如果是私事,那就别说了,王者无私事。周勃于是跪下献上了天子的玺印和符节。代王推辞说:请太尉到代王府邸再商议吧。?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