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要明白,权力运作中需警惕 “蝴蝶效应” 与利益关联。公孙贺因裙带关系得宠,他儿子因骄纵犯法后,他试图通过追捕朱安世来赎罪,却因朱安世的告发而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家族覆灭。这揭示出:身居要职者需严于律己、约束亲属,避免因私利或侥幸心理让自己涉足险局;同时,恶性事件的发酵往往始于细微,权力斗争中 “以恶制恶” 的手段易引火烧身,需坚守制度底线,防止个人行为演变为政治动荡的导火索。
公元前91年,春天正月,公孙贺就被抓进了监狱,就在案件还在审理的时候,父子二人都死在了狱中,接着全族被诛杀。公孙贺死后,朝廷就下令任命涿郡太守刘屈氂为左丞相,并把他封为澎侯。刘屈氂是中山靖王的儿子。?
到了夏天四月,突然就刮起了大风,大风把屋顶都掀翻了,把树木都折断了。?
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长平侯卫伉都因巫蛊之罪被诛杀。?
起初,汉武帝二十九岁才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儿子—戾太子刘据。由于这个孩子出生的比较晚,汉武帝对他也是格外的珍视和疼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刘据逐渐长大成人。他的性格仁厚温和,与汉武帝的刚猛果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的汉武帝开始觉得太子的才能略显不足,似乎并不像自己那样具有雄才大略。与此同时,汉武帝对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们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宠爱。其中,王夫人生下了刘闳,李姬生下了刘旦和刘胥,李夫人生下了刘髆。这些儿子们各有特点,有的聪明伶俐,有的勇猛善战,相比之下,太子刘据的光芒似乎逐渐被掩盖。皇后和太子的宠爱逐渐减少,这让太子心里感到十分不安。他意识到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可能已经不如其他兄弟,很快,这种不安情绪就逐渐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举止。然而,汉武帝并非没有察觉到太子的不安,他深知太子的性格和能力,也明白皇后和太子在宫廷中的处境。有一天,汉武帝特意召见了大将军卫青,对他说道:如今汉朝的各项制度刚刚建立,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巩固,再加上四夷时常侵扰中原,朕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改变制度、加强军备,后世恐怕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度了;如果不派兵征伐,天下就难以安定,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朕不得不劳民伤财啊。说到这里,汉武帝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但朕也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非议,如果后世的皇帝也像朕这样行事,恐怕就会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了。不过,太子为人敦厚稳重,喜欢安静,他必定能够以温和的方式治理国家,使天下安定,不会让朕为此担忧。想要找一个守成的君主,哪有比太子更贤能的呢!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情绪,难道真有这种事吗?你可以用朕的意思去开导开导他们。大将军卫青赶忙叩头谢恩。皇后听说后,就摘下了自己的首饰向武帝请罪,太子每次劝谏武帝不要征伐四夷,而武帝只是笑着说:朕来承担这些劳苦,把安逸留给你,不也很好吗!?
武帝每次出巡,都把朝政交给太子处理,宫内事务交给皇后去处理。太子处理完事务后,就把处理的结果向武帝汇报,武帝看完也没有异议,有时甚至都不亲自过问。武帝执法严厉,任用了很多执法苛刻的官吏。而太子宽厚,常常平反冤案,虽然深得百姓之心,但也惹得执法的大臣们不高兴了。此时的皇后担心太子长期这样会获罪,于是就常常告诫太子,应该多顺从皇帝的意思,不要擅自宽恕罪犯。皇帝听说后,就认为太子做得对,而皇后做的不对。朝中那些宽厚的长者都依附太子,而那些执法严酷的官员则诋毁太子,朝中的那些奸臣们也开始干起结党营私的事,这样一来就导致太子之前美好的声誉逐渐减少了,与之相反的是诋毁他的人越来越多了。等到卫青去世后,朝臣们失去了外戚的支持,就想要陷害太子。?
此时的武帝与儿子们开始疏远,皇后也很少见到武帝。有次太子去拜见皇后,过了很久才出来。黄门苏文就向武帝报告说:太子在后宫与人嬉戏玩耍。武帝就下令将太子宫中的宫女增加到了二百人。后来太子才得知此事是苏文向皇帝报告的,心中就十分的怨恨苏文。而苏文也开始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人常常暗中监视太子的过失,随后就添油加醋地向武帝报告。皇后在知道这几个人的小动作后,就非常的愤怒,随后就让太子去向皇帝报告,请去诛杀苏文等人。但是太子说:只要我不犯错,又何必怕苏文等人!皇上如此聪明,怎么会相信谗言呢,所以不必担心。有次,武帝身体不适,就派常融去召太子前来,常融回来向武帝报告说“太子面带喜色”,武帝听到他这么说就沉默了下来。等到太子到来时,武帝就一直观察他的神色,发现他的脸上有泪痕,却强颜欢笑,武帝就感到奇怪;于是就进一步询问,这才得知实情,于是就诛杀了常融。而皇后的自我防范也做的很到位,避免沾染到嫌疑之事,虽然现在不受武帝的宠爱了,但作为皇后所受到的礼遇一点也没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