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乐陵侯史高因为是外戚,担任侍中的职位,在朝中地位显赫,黄霸就推荐史高担任太尉。宣帝派尚书把黄霸叫来,就责问道:太尉一职已经废除很久了,你身为丞相,首要职责是推行朝廷的教化政策,明察民间的疑难问题,确保监狱里不会出现冤假错案,保证城市乡村的良好治安。至于任命将相这样的大事,向来由我亲自决定。史高身为侍中、乐陵侯,是我最信任的大臣,你凭什么擅自越权,推荐他担任太尉?尚书令把宣帝的这番训斥传达给黄霸。黄霸吓得立刻摘下官帽,连连磕头认错。经过几天诚惶诚恐的请罪,这件事总算是翻篇了。从那以后,黄霸就变得格外谨慎,再也不敢轻易的举荐官员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若论谁最擅长治理地方、安抚百姓,黄霸的能力和政绩始终无人能及,堪称百官楷模。
本年三月,宣帝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朝廷下令减免天下口钱,并赦免死罪以下的囚犯。六月,朝廷下令任命西河太守杜延年担任御史大夫。同时,开始设置西河、北地属国,专门用来安置那些投降的匈奴人。广陵厉王刘胥指使巫女李女须诅咒汉宣帝,企图篡位。事情败露后,刘胥为了灭口,就毒死了巫女及宫人二十多人。公卿大臣看到刘胥如此残暴,就纷纷上奏请求处死刘胥。
公元前 54 年,广陵王刘胥就自杀了,这场谋逆风波最终以悲剧收场。
匈奴单于决定向汉朝称臣,并派了谷蠡王到汉朝作为人质。由于边境不再有敌寇的侵扰,朝廷就下令减少戍边的士兵,削减幅度达十分之二,以此来节省人力和财政开支。
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奏提议:近年来由于粮食丰收,导致粮价低廉,农民获利减少。要是按照旧例,每年要从关东地区调运四百万斛的粮食供应京师,动用六万名士兵运送。而现在可以在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购买粮食,这样足以供应京师的损耗了,还能减少一半以上从关东调运粮食的士兵。汉宣帝采纳了这一建议。耿寿昌又进一步提出:在边境各郡都建立粮仓,在粮价低时高价收购粮食,以保障农民的利益;在粮价高时低价出售粮食,这种粮仓可称为‘常平仓’。这一举措实施后,百姓从中受益。朝廷为了表彰耿寿昌的贡献,就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四月,发生日食现象。杨恽被废为庶人后,就在家经营产业,通过积累财富来寻求生活的乐趣。他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人孙会宗就写信劝诫他:大臣被废黜以后,应当闭门思过,表现出惶恐和可怜的样子;你实在不应该经营产业,结交宾客,去追求名声啊。杨恽出身宰相之家,才华出众,年轻时就在朝中崭露头角,如今却因言语不慎被贬,所以内心并不服气,他回信给孙会宗说:我自认为过错已经很大了,行为也有亏,只能做个农夫终老一生了,所以带领妻子儿女努力耕作,没想到这也会被人讥讽!人情所不能禁止的事情,圣人也不会禁止。君主和父亲虽然尊贵,但他们的丧期也有结束的时候。我得罪朝廷已经三年了,我知道种田的辛苦,所以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就烹羊煮羔,喝酒自娱,酒后仰天击缶,唱道: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我确实放纵无度,但不知道这有什么不对。杨恽的侄子安平侯杨谭对他说:叔父您的罪过不大,对朝廷又有功劳,还会被重新起用的!杨恽却说:有功有什么用?不值得为皇帝尽力。杨谭说:皇帝确实如此。司隶校尉盖宽饶、韩冯翊都是尽忠职守的官员,却都因事被杀。这时恰逢日食发生,驺马猥佐成就上书控告杨恽骄奢不悔过,声称日食的灾祸是他引起的。宣帝就把这事交给了廷尉去处理,廷尉查获了杨恽给孙会宗的的回信,宣帝看后非常厌恶。最终,廷尉判处杨恽大逆不道的罪行,处以腰斩;他的妻子和儿子被流放到酒泉郡,杨谭被免为庶人;与杨恽关系密切的官员,如未央卫尉韦玄成和孙会宗等人,都被免职。
司马光说道:以汉宣帝的英明,任用魏相、丙吉为丞相,于定国为廷尉,然而赵广汉、盖宽饶、韩延寿、杨恽的死却都难以让人信服,真的太可惜了!这对国家的善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周官》中司寇的法律有 “议贤”、“议能” 的规定。像赵广汉、韩延寿这样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员,难道不能称为 “能” 吗?盖宽饶、杨恽这样刚直的人,难道不能称为 “贤” 吗?即使他们有死罪,也应该宽恕,何况他们的罪过还不至于死!扬雄认为韩延寿控告萧望之是他作为臣子的过失。但韩延寿之所以犯上,是因为萧望之的激怒。汉宣帝没有明察,却让韩延寿独自承担罪责,这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
匈奴内部再起战事,匈奴闰振单于率领部众向东攻打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与他交战,杀死了闰振单于,并吞并了他的部众,随后又进攻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兵败逃走,郅支单于又占据了王庭,匈奴的局势依旧处于动荡不安的情况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