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太保王舜向朝廷上奏说,天下人听闻安汉公不接受千乘之国的封地,还辞让万金之币,都对他的德行十分向往。蜀郡男子路建等人原本在打官司,听闻此事后就停止了诉讼,然后就惭愧地回去了,就如同当年周文王感化虞、芮两国的百姓一样。王舜建议将此事公告天下,很快奏章就得到了批准。而太师孔光看到王莽如此得势,就更加害怕了,坚决称病要辞官。太皇太后于是就下诏,让太师不必上朝,以后每十天入宫一次就行了,还赐予他几案和手杖、十七种食物,然后就让他回家,他的属官仍按原职行事。
王莽又上奏兴建明堂、辟雍、灵台等重要的礼制建筑,还为学者建造了上万间房舍,规模十分宏大。他设立了《乐经》这一学科,增加博士的名额,每一种经典都设博士五人。同时征召天下精通一种经典且能教授十一人以上的人,以及通晓逸礼、古书、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并能解释其中含义的人,让他们都到公车署报到。王莽通过这种方式,招揽了天下的异能之士,前后有一千多人,还让他们在朝廷中记录、讲述自己的学说,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的说法,统一不同的见解。
王莽征召了数百名能治理黄河的专家。关并建议,黄河决口的地方常发生在平原、东郡一带,因为这些地方地势低洼、土质疏松,大禹治水时就特意空出这片区域,建议不再这些地方设置官亭、民室。而韩牧认为,可在《禹贡》九河的位置开凿河道,即使不能恢复以前的九条河道,开凿出四、五条河道对治理黄河也是有好处的。王横说,黄河入海口的地势高于韩牧建议的开凿处,而且因为海水倒灌等原因,现在河道已今非昔比了,应该将河道迁移到地势平坦的地方,重新开凿河道使其顺着西山脚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以此来避免水患灾害。
司空掾桓谭主持讨论时对甄丰说,这些建议必有一个是正确的,应该对这些建议详细考察验证后再行动,这样做不仅费用不高,还能让没工作的百姓进行劳作,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但王莽只是空谈,没有实际去实施这些治河建议。
这时大臣们又上奏说:“从前周公摄政七年,制度才得以确立。如今安汉公辅政四年,仅用二十天时间就完成了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如今大功告成,应当将宰衡的地位提升到诸侯王之上。”诏书说:“准奏。”然后又命令群臣讨论封加九锡之礼的事。?
王莽上奏尊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宗;又上奏毁掉孝宣皇考庙,并不再修建;同时撤销南陵、云陵的建制,把它们改为县。奏章毫无疑问的被批准。?
王莽觉得自己已经把匈奴、海外、黄支等地都收拾得服服帖帖,可西边还没啥成绩,就想搞点事情。于是,他就派中郎将平宪等人,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去忽悠塞外的羌人,让他们主动献地归附汉朝。平宪等人回来就跟王莽报告说:“羌人首领良愿他们部落,大概有一万两千人,愿意做汉朝的臣民,他们还想把鲜水海、允谷、盐池这些地方,还有大片肥沃的草地,都送给汉朝的百姓去耕种,他们自己就搬到地势险要的地方,帮咱们守着边疆。我问良愿为啥愿意归附,他说现在朝廷有英明神武的太皇太后,仁慈爱民的安汉公,天下更是太平昌盛,粮食也是大丰收,有的稻子能长到一丈多高,有的谷子一穗就能结出三颗米,还有庄稼不用耕种自己就长出来了,蚕茧不用养蚕就能结成;天上还降下甘露,地上冒出甜美的泉水;就连凤凰都飞来表演,神雀也落下来了。这四年,我们羌人过得那是顺风顺水,所以想归附汉朝。咱们得赶紧把这些羌人安顿好,设置属国来管理他们。”
王莽拿到这个报告后,就跟朝廷说:“现在咱们已经有东海郡、南海郡、北海郡了,不如把良愿他们献的这些地方设成西海郡。再把天下重新划分为十二个州,这样一来就符合古代的制度了。”朝廷最终同意了他的建议。到了冬天,朝廷就正式设立了西海郡。同时,王莽还新定了五十条法令,谁要是犯法,就流放到西海郡去。结果,被流放的人有成千上万,老百姓心里就开始对王莽有了不满。
与此同时,梁王刘立因为跟卫氏勾结,被朝廷废除了王位,还流放到了南郑,后来他就自杀了。
王莽还把京城划分成前辉光、后丞烈两个郡。不仅如此,他把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这些官职的名字、等级,还有十二个州的名字和边界,全都改了。各郡国之间的隶属关系变来变去,有的郡国被撤销,有的又新设立,变来变去的太频繁,事情多到官吏们都记不清楚了。
公元5年的春天正月,平帝在明堂举行祭祖先的仪式,这次有二十八位诸侯王、一百二十位列侯以及九百多位宗室子弟被征召前来协助祭祀。祭祀结束后,这些人就都被增加了封户、赐予了爵位、又赏赐了金银布帛,并给他们提升了官职,补任了不同的官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