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又上奏请求恢复长安城南郊和北郊的祭祀。在这三十多年间,天地的祭祀地点共迁移了五次。?
这时平帝下诏说:“宗室子弟从汉元帝至今已有十多万人,现在命令各郡国设置宗师来管理他们,并对他们进行教导和训诫。”?
夏天四月,博山简列侯孔光去世,朝廷赐予了丰厚的赠礼和隆重的葬礼,送葬的车辆多达一万多辆。随后朝廷就任命马宫为太师。由于王莽之前没有接受新野的封地,官吏和百姓上书请求赏赐王莽的人数达到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诸侯王、列侯和宗室成员也都叩头请求:“应该尽快赏赐安汉公。”看到这种情况,王莽就上书说:“臣民们上书的建议,希望都搁置不上报,好让臣能够专心制定礼乐制度;等事情完成后,臣愿意告老还乡,给贤能的人才让开道路。”甄邯等人就向太皇太后报告了这事,太皇太后就下诏说:“安汉公每次见到我,都流泪叩头,表示不愿意接受赏赐;即使接受了赏赐,也不敢接受职位。现在朝廷的礼乐制度尚未完成,事情还需要安汉公来决定,所以就暂且让他继续制定制度;等礼乐制度完成后,群臣再上奏,讨论之前的建议。至于封加九锡的礼仪,希望众位大臣尽快上奏!”?
五月,平帝就下策命赐予安汉公王莽九锡之礼。王莽那是叩头再拜,最终接受了绿韨、衮冕、衣裳、瑒琫、瑒珌、句履、鸾路、乘马、龙旗九旒、皮弁、素积、戎路、乘马、彤弓矢、卢弓矢、左建朱钺、右建金戚、甲胄一套、秬鬯二卣、圭瓒二、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并设置了宗官、祝官、卜官、史官,以及三百名虎贲卫士。?
王恽等八个人被派出去到各地考察风俗,回来后,他们就跟朝廷报告说现在全国各地的风俗都统一得特别好,还瞎编了好多歌颂王莽功劳和品德的歌谣,加起来足足有三万字。闰月丁酉这天,平帝就下诏书,让羲和刘秀等四个人负责修建明堂和辟雍,要求修得跟当年周文王的灵台、周公的洛邑一样气派。太仆王恽等那八个去考察风俗的人,因为“让全国各地风俗统一”“宣扬王莽的德政教化”,都被封了列侯。那时候,广平相班穉是唯一一个没给朝廷报告祥瑞和歌谣的;琅邪太守公孙闳在公府汇报了当地发生灾害的情况。甄丰就派人到这两个郡,偷偷暗示当地的官吏和百姓搞点事情,然后就上书弹劾说“公孙闳编造不吉利的事儿,班穉又故意不上报祥瑞,这俩人非常嫉恨朝廷推行的好政策,这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班穉是班婕妤的弟弟。这时太皇太后说:“不主动宣扬好事的人和专门说坏事的人,还是得区别对待。再说了,班穉是后宫贤德的班婕妤的家人,我实在不忍心惩罚他。”结果只有公孙闳被关进大牢处死了。经此一事,班穉就特别害怕,于是赶紧上书认错,说愿意交还自己的官印,还请求去当延陵园郎,最终太皇太后答应了他的请求。
王莽又上奏建议统一市场物价、官府无诉讼、城邑无盗贼、乡村无饥民、路不拾遗、男女分道而行;违反者将受到象征性的刑罚。?
王莽再次上奏说:“傅太后和丁姬,在活着的时候就没做好妾室、臣子的本分。她们死后,坟墓却修得跟元帝的陵墓一样高,下葬时还带着帝太后、皇太太后的玺绶,实在不合适。这时有人就给王莽提议,说要挖开傅太后和丁姬的坟墓,把玺绶拿出来,还得把傅太后的遗体迁回定陶,埋到共王的墓旁边。太皇太后觉得都过去这么久了,也没必要再挖坟折腾。但王莽一直坚持,最后太皇太后只好同意,但只允许用原来的棺木改葬。
王莽又上奏说:“傅太后和丁姬下葬用的都是帝王级别的梓宫,还穿着珠玉做的衣服,这根本不是藩王妾室应该有的待遇。得换成普通的木棺,把珠玉衣服去掉,把丁姬埋到妾室该埋的位置。”朝廷批准了他的提议。
于是,公卿大臣为了讨好王莽,就纷纷捐钱捐物,还派自家子弟、学生,加上各地各族的人,总共十多万人,让他们带着工具,帮着将作大匠去挖平共王母和丁姬的坟墓。花了二十天,两座坟墓就被夷为平地。王莽还让人在周围种满荆棘,说是要给后人一个警示。不仅如此,他还拆了共皇庙,之前提议修建共皇庙的泠褒、段犹等人,全被流放到了合浦。王莽又把师丹召到公车署,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保留了他原来的封邑。过了几个月,师丹又被封为义阳侯,可一个多月后他就去世了。
早在汉哀帝的时候,马宫当光禄勋,曾和丞相、御史一起商议,给傅太后定谥号为孝元傅皇后。等到王莽追查、惩处之前参与定谥号的人时,马宫因为跟王莽关系好,所以暂时就没被追究。但马宫心里是又惭愧又害怕,然后就上书说:“之前我参与商议共王母的谥号,为了迎合皇上的心意,随大流说了很多荒谬的话,因此误导了皇上,这是我做臣子的不忠心。幸亏陛下饶恕了我,可我实在没脸再在朝廷待着了,也不想再当官了,更不配拥有封邑了。我愿意上交太师、大司徒的印绶和扶德侯的爵位,把位置让给更贤能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