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朝廷还把东海相宋均提拔成了尚书令。以前宋均在当九江太守的时候,他的工作方法很特别,每五天集中处理一次政务,还精简了手下的办事人员,把督邮府都关了。这么一来,下面的县反而没出啥乱子,老百姓日子过得也挺安稳。九江那地方以前老虎特别多,老是伤人,官府就挖陷阱抓老虎,可还是有不少百姓被老虎伤害。宋均知道后,就给各个县下命令说:“江淮地区有猛兽,就跟北方有鸡和猪一样正常,现在老虎成了祸害,根源就在于当官的太残暴。他们劳民伤财地抓老虎,根本不是为百姓着想的好办法。现在应该把那些贪婪、奸诈的官吏撤掉,换上忠诚善良的人,陷阱也都撤了,征来抓老虎的税也别收了。”从那以后,九江的老虎就不再随便伤人了。明帝听说了宋均的本事和这些事迹,觉得他很有本事,所以才把他调到中央当尚书令。
宋均跟别人聊天时说:“现在国家就喜欢那些按规矩办事、自身廉洁的官吏,觉得这样就能解决坏事儿。但实际上,那些按规矩办事的官吏就爱糊弄人,廉洁的官吏只想着自己不贪,却对老百姓四处流亡、盗贼作乱这些大问题根本没啥帮助。我本来想找机会跟陛下好好说说这些道理,可一直没等到合适的时机,只能等以后问题更严重了,再找机会进谏了。”结果还没等他进谏呢,就又被调任为司隶校尉。不过后来明帝听说了他这番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心里也记着他的忠诚,反而更加看重他了。
公元65年春季正月,司徒范迁去世了。
三月,朝廷下诏将太尉虞延任命为司徒,又命卫尉赵熹代理太尉职务。
越骑司马郑众被派去出使北匈奴,他到了北匈奴王庭后,北匈奴单于非要郑众给他磕头行礼,但郑众说啥都不答应。单于一气之下,就派人把郑众给软禁了起来,并把他关在屋子里,还断了他的水和取暖生火的东西。郑众对此是毫不畏惧,拔出随身佩刀,立下誓言绝不屈服。单于看他这副硬骨头的样子,心里就有点害怕,就没敢再逼迫他,还另外派了使者,跟着郑众一起回到了洛阳。
在这之前,大司农耿国就向朝廷提建议说:“应该派度辽将军到五原郡驻扎军队,防止南匈奴的人逃跑叛变。”但朝廷没听他的。南匈奴的须卜骨都侯等人听说汉朝和北匈奴开始互派使者、互通往来,心里就特别不满,就谋划着造反。他们就偷偷派人去北匈奴那边,让北匈奴派兵来接应。郑众离开汉朝边境出使的时候,就觉得情况不对劲,于是就一直暗中观察留意,结果真的抓住了须卜骨都侯派去北匈奴的信使。郑众马上就给朝廷上书说:“得赶紧在边境安排得力的大将,防止南匈奴和北匈奴勾结到一块儿。”从这以后,汉朝就设立了度辽营,并让中郎将吴棠暂时代理度辽将军的职务,还让他带着黎阳虎牙营的士兵,驻扎在五原郡的曼柏县。
到了秋天,全国有十四个郡和封国都遭遇了水灾,百姓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冬天十月,皇宫北边新修建的宫殿终于完工了,这就是北宫。
十月初四,朝廷发布命令,招募那些犯了死罪的囚犯前往度辽营当兵。同时规定,那些逃亡在外的罪犯,如果想要赎罪,就根据不同情况,按相应等级来处理。
就在这时候,楚王刘英拿着黄色细绢和白色薄绸,找到国相说:“我在封国里,犯下了不少过错,现在承蒙朝廷大恩,心里特别感激。我献上这些绢绸,希望能用来赎罪。”国相就把这事报告给了朝廷,明帝下诏书回复说:“楚王信奉黄帝、老子的学说,又崇尚佛教的仁爱慈悲,还曾斋戒三个月,向佛起誓,这有什么可猜疑的呢?朕不需要他赎罪,把那些绢绸都退还给他吧,让他用这些钱置办美食,招待佛门弟子吧。”
想当初,明帝听说西域有个神叫“佛”,就派使者去天竺(古代印度)寻找关于佛教的教义。几经周折,使者终于在西域找到了佛经,还带回了几个沙门(和尚)。佛经主要讲的是一切都是虚无的,它们倡导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不提倡杀生。它说人死后,精神不会消失,会转世投胎,人活着时做的好事坏事都会有报应。所以鼓励人们修炼精神,最终成为“佛”。佛教擅长用宏大高深的说法,来劝导普通百姓。那些精通佛教教义的人,就被称为“沙门”。从这时候起,佛教就开始在中原传播,人们还画出佛像。在皇帝、诸侯王和权贵里,楚王刘英是最早喜欢上佛教的。
十月三十日,天象发生了日全食。对此,明帝又下诏书,鼓励百官好好工作,要大胆的指出朝政的问题,不用有所顾忌。于是官员们就纷纷写密奏,讨论朝廷治理的好坏。明帝看了奏章后,就非常自责,还把这些奏章公开给百官看,同时下诏书说:“大臣们指出的问题,都是我的过错。百姓有冤屈没处申诉,贪官污吏没能铲除,我还随意征调民力修建宫殿,花钱、征税又没有节制,而且喜怒无常。想想古人的教训,我心里十分惶恐,就怕自己德行不够,时间一长还懈怠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