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年正月,汉章帝颁布诏令,让兖州、豫州、徐州这三个州开仓救济饿着肚子的老百姓。之后,章帝就问司徒鲍昱:“咋样才能让旱灾消失呢?”鲍昱回答说:“陛下您刚当上皇帝,虽然有些事做得好,有些事做得不太好,但还不至于就招来天灾。我以前当汝南太守的时候,有次处理楚地的案子,抓了一千多号人,我觉着这里面肯定有不少人是冤枉的,因为每次一办大案,差不多得有一半人是被冤枉的。而且,那些被流放到外地的人,和家里人都失散了,死了连个上坟烧纸的人都没有。陛下您应该让这些被流放的人回家,解除对他们的禁令,让活着的人能团聚,死去的人有人祭祀,这样天地间的好运气就能回来了。”章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照着他说的做了。
校书郎杨终给章帝上奏章说:“最近咱们在北边去打匈奴,西边又和三十六个西域国家打交道,老百姓一年到头都得服劳役,运送物资的花费也特别大。老百姓日子过得实在太苦了,这种怨气都能感动天地,招来灾祸,陛下您可得多留意啊!”章帝就把杨终的奏章拿出来,让大臣们一起讨论。第五伦觉得杨终说得对,但牟融和鲍昱却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说:“当儿子孝顺的,不能随便改老爹定下来的规矩。咱们去打匈奴、在西域屯兵,这都是先帝定下来的事儿,可不能轻易改。”但是杨终不服气,又给章帝上奏章说:“当年秦朝修长城,老百姓被折腾得苦不堪言。后来秦二世也不改变这种劳民伤财的做法,结果秦朝就亡了。汉元帝主动放弃了珠崖郡,光武帝不再和西域往来,这都是为了大局考虑,我们不能因为小利益就折腾百姓。鲁文公把泉台拆了,《春秋》就批评他,说老祖宗盖的东西,你自己给拆了,还不如别住呢,因为拆了对老百姓也没好处。鲁襄公的时候搞了三军,到鲁昭公的时候又给取消了,君子都夸鲁昭公恢复古制做得对,因为不取消三军,老百姓负担就太重了。现在咱们在伊吾打仗,在楼兰屯兵,这么长时间还不撤回来,这不符合老天爷的意思啊!”最后,章帝觉得杨终说得在理,就听了他的建议。
随后,章帝就下了一道命令说:“地方上的高级官员(二千石官员)要好好鼓励老百姓种地,只要不是犯了死罪的案子,都留到秋天再审理。负责选拔人才的部门,选人时一定要慎重,多提拔那些脾气好、有才能的人,把那些既贪婪又狡猾的家伙都赶走。做事要符合时节,要把那些冤枉的案子都清理清楚。”那时候还照着永平年间的老规矩办事,当官的管起事儿来特别严格,尚书们处理政务也老是走严厉的路子。
有个叫陈宠的沛国人,他在尚书台工作。陈宠觉得皇帝刚登基,应该改改以前那些严苛的做法,就给章帝写了封奏折说:“我听说以前的贤明君王制定政策,赏赐不会太过分,刑罚也不会乱用。要是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宁可赏赐多一些,也不能随便用刑。以前判案严格,是为了震慑坏人;现在坏人被收拾得差不多了,就该用宽厚的政策来弥补。陛下您登基后,已经好几次下令要宽厚待人,可下面办事的人却没完全照做,执法还是很严苛。判案的人一门心思用酷刑,执法的人搞出一堆复杂的条文,还有人借着公家的事儿满足私利,滥用权力。治理国家就像调琴弦一样,要是最粗的弦绷得太紧,细弦就容易断。陛下您应该发扬古代贤君的治国之道,废除那些繁琐苛刻的法律,减轻刑罚来让老百姓日子好过点,多施行仁德来顺应天意。”章帝觉得陈宠说得特别对,就下令说往后做事都尽量宽厚些。
酒泉太守段彭带着军队,和其他部队在柳中这个地方会合,然后去攻打车师。他们打下了交河城,杀了三千八百人,还抓了三千多俘虏。北边的匈奴看到汉军的这战绩,就吓得逃跑了,接着车师又投降汉朝了。这时候,关宠已经去世,谒者王蒙等人就想带着军队撤回去。耿恭手下有个军吏叫范羌,当时也在军队里,他坚决要求去接耿恭。但是其他将领都不敢往前走,最后只分了两千士兵给范羌,让他从山北去接耿恭。范羌在路上碰上了大雪天,积雪有一丈多深,军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耿恭这儿。晚上的时候,耿恭他们在城里听到外面有兵马活动的动静,还以为是敌人来了,都感到特别害怕。范羌大老远就喊:“我是范羌!朝廷派军队来接耿校尉啦!”城里的人一听,高兴得喊着“万岁”,打开城门,大家就抱在一起哭。
休息了一晚上后,这些人就一起往回走了。而敌人就在后面追,汉军是一边打一边撤。将士们早就又饿又累,从疏勒出发的时候还有二十六个人,一路上不断有人死去,等三月走到玉门的时候,就只剩下十三个人了。这十三个人衣服破破烂烂,整个人又瘦又没精神。中郎将郑众就给这十三个人洗了澡、换了身干净衣服,还给章帝写奏折说:“耿恭带着一支孤立无援的军队,守着一座孤城,面对匈奴的好几万大军,坚持了好几个月,他们挖山找水喝,还把弓弩上的皮子煮了吃,真是把能用的办法都用尽了,前前后后杀了几百甚至上千敌人,最后还能保全忠勇的气节,一点没给汉朝丢脸。这样的人应该给他封大官、给予厚厚的赏赐,好激励其他将领。”后来耿恭回到洛阳,就被任命为了骑都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