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年夏季五月,京师洛阳发生大水灾,搞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秋季七月,司空韩棱去世。
八月,朝廷任命太常太山人巢堪为司空。
冬季十月,又有五个州发生了水灾。
本月,征西将军刘尚和越骑校尉赵世因畏敌怯战被人弹劾,下狱后被免职。随后,谒者王信就接管了刘尚的部队驻扎在枹罕,谒者耿谭接管了赵世的部队驻扎在白石。耿谭上任后,就设立了悬赏令,专门用来招降羌人各部,羌人首领迷唐看到汉朝将领的这种操作,心里害怕极了,于是就向王信和耿谭请求投降。王信和耿谭接受了他的投降,随后就撤军了。到了十二月,迷唐就率领族人到朝廷进贡。
戊寅日这天,梁节王刘畅去世了。当初,居巢侯刘般去世时,他的儿子刘恺应当继承爵位,但他遵从父亲的遗愿,将爵位让给了弟弟刘宪,自己则长期隐居。有关部门就奏请取消刘恺的封国。汉章帝非常赞赏他的这种行为,于是就对他特殊对待,但刘恺仍然不肯出仕。十多年后,有关部门再次奏请此事,侍中贾逵就上书说:“孔子曾说‘能以礼让治国的人,还有什么困难呢?’有关部门不体谅刘恺的善心,反而用常规的法律来约束他,这恐怕这不利于弘扬谦让的风气,成就宽厚的教化。”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下诏说:“王法崇尚善行,能够成全人的美德,现在允许刘宪继承爵位。但是此事为只是特例,以后不得援引。”于是朝廷就征召刘恺,并任命他为郎官。
本年,南匈奴单于师子去世,单于长的儿子檀继位,被称为万氏尸逐鞮单于。
到了公元99年夏季四月,朝廷又宣布大赦天下。
随后,皇帝就在朝会上召见那些儒生,并让中大夫鲁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人辩论经义。皇帝十分赞赏鲁丕的观点,退朝后就特别赏赐给了他衣冠。鲁丕于是就上书说:“臣听说讲解经书的人,应当传述先师的观点,而不是发表个人的见解,对此不能互相谦让;如果互相谦让,道理就无法明确,这就像规矩和权衡不能随意改变一样。辩论者必须阐明所说观点的依据,讲解者务必确立义理,而那些浮华无用的言辞就不应出现在讨论中,这样才能不费精力而让道术更加彰显。对于不同的解释,应让各方陈述师承的观点,广泛观察其义理,不要让草野之人因言论获罪,也不要让偏远地区的见解被遗漏。”
公元100年夏季四月,秭归山发生山崩。
秋季七月,天象又发生了日食。
九月,太尉张酺被免职。随后,朝廷就任命大司农张禹为太尉。
烧当羌首领迷唐入朝后,他的族人就不足两千了,而且生活困苦,根本无法保护自己,于是就迁入金城居住。朝见结束后,皇帝就命令迷唐率领族人返回大、小榆谷,但是迷唐认为汉朝修建了河桥,那汉朝军队就随时可能来袭击,而且原来的地方已经无法居住,于是就以族人饥饿为由,拒绝远行。护羌校尉吴祉等人就多次赏赐迷唐金银布帛,让他去购买粮食和牲畜。但是呢,朝廷催促他出塞的命令就让族人更加猜疑和惊恐了。于是,迷唐就再次反叛了,还胁迫湟中的胡人一起掠夺物资,然后才志得意满的离去了。王信、耿谭、吴祉因此被弹劾。
到了公元101年秋季八月,北宫的盛馔门发生了火灾。
迷唐反叛后,就再次回到了赐支河曲,然后又率军逼近边塞。面对迷唐的入侵,护羌校尉周鲔就与金城太守侯霸以及各郡的军队、属国的羌人、胡人联合出兵,总共有三万人,然后走到了允川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侯霸带兵击败了迷唐,打的他的族人四散逃离,投降的就有六千多人,然后这些人就被分别迁往汉阳、安定、陇西这些地方居住。此后,迷唐的势力就开始衰弱了,他本人更是逃到了赐支河源头,依附发羌居住。后来迷唐病死,他的儿子就带着几十户族人投降了汉朝。
本月,荆州又发生了水灾。
到了冬季十一月,皇帝就下诏说:“幽州、并州、凉州人口稀少,边役繁重,优秀官吏的晋升机会有限。安抚夷狄应以人为本,现命令边境郡县人口十万以上的,每年推举一名孝廉;不满十万的,每两年推举一人;五万以下的,每三年推举一人。”鲜卑入侵右北平,随后进入渔阳,渔阳太守击退了他们。
戊辰日这天,司徒吕盖因年老多病请求退休。
这时的巫蛮许圣因郡守收税不公,就心怀怨恨,最后起兵反叛了,辛卯日这天,他就待人侵犯南郡。
公元102年春季,安定郡的降羌烧何族人反叛了,结果被郡兵击败并消灭。此时,西海以及大、小榆谷一带已经没有羌人的侵扰。看到这种局面,隃麋国相曹凤就上书说:“自从建武年间以来,西羌犯法者大多从烧当族开始。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大、小榆谷,那里土地肥沃,有西海的鱼盐之利,又依靠黄河作为屏障。此外,他们还靠近塞内的其他羌族,很容易就为非作歹,朝廷也难以讨伐他们,因此他们才能够强大起来,常常称雄于诸羌,又凭借其权势和勇力,招诱羌人和胡人。如今他们衰败困顿,党羽离散,逃亡栖身于发羌之地。臣愚蠢的认为应趁此时重建西海郡县,巩固大、小榆谷的防御,并在那里广泛设置屯田,以此来阻断羌人与胡人往来的道路,遏制他们狂妄狡诈的野心。同时,要大量的种植谷物以充实边疆的物资,减少朝廷的运输负担,使国家不再有西方的忧患。”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修缮了旧西海郡,迁金城西部都尉驻守,任命曹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屯驻在龙耆。后来屯田范围扩大,沿河两岸又设立了屯田点,总共三十四处。这一工程即将完成时,恰逢永初年间诸羌反叛,于是被迫中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