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皇帝亲临辟雍举行飨射之礼,并宣布大赦天下。
夏天四月的时候,朝廷就派使者带着一万多荆州的兵,分好几路去打巫蛮许圣这些人,并把叛军打得大败。许圣他们没办法,只好选择投降,最后都被朝廷迁到江夏了。
阴皇后这人嫉妒心很重,慢慢地就不受皇帝喜欢了,因此心里满是怨气。她外祖母邓朱经常能进出皇宫,后来就有人传阴皇后和邓朱一起用巫蛊之术诅咒别人。皇帝就派中常侍张慎和尚书陈褒去查这件事,最后给她们定了个“大逆无道”的罪名。邓朱的两个儿子邓奉、邓毅,还有阴皇后的弟弟阴辅都死在监狱里了。六月辛卯这天,阴皇后就被废了,随后就搬到桐宫去居住,在那边是天天发愁生气,最后就死了。她父亲特进阴纲也自杀了,弟弟阴轶、阴敞,还有邓朱的家里人,全被流放到日南比景那个地方去了。
到了秋天七月,常山殇王刘侧去世了,他又没有儿子,朝廷就立他哥哥刘防的儿子刘章当常山王。
这时,有三个州发生了严重的水灾。
班超在西域那种又远又荒的地方待了好长时间,年纪大了就特别想家,于是就给朝廷上书说:“我也不敢指望能回到酒泉郡,只要能活着进玉门关就行。我特意让儿子班勇跟着安息国来进贡的队伍进塞,趁着我还活着,让他能替我看看中原老家。”但是朝廷一直没回复。班超的妹妹班昭(也叫曹大家)就上书说:“那些蛮夷的性子,本来就不讲理,还爱欺负老人。我哥班超都这么大岁数了,说不定哪天就不在了,要是长时间没人接替他,万一出了乱子可怎么办。现在朝廷里的大臣就只看眼前,不想长远。要是西域突然出事,我哥年纪大了也应付不过来,往大了说会毁了国家几代人攒下的功业,往小了说也辜负了忠臣这么多年的付出,真的太可惜了!我哥从那么老远的地方诚心诚意地上书,说自己的难处,眼巴巴的等了三年,到现在也没个信儿。我听说以前当兵的,十五岁去打仗,六十岁就能退休,也该有休息的时候。所以我豁出命来求朝廷可怜可怜我哥,让他在晚年能活着回来,再看看朝廷,这样国家不用担心西域那边出乱子,西域也不会突然有危机,我哥也能得到像文王葬骨、子方哀老那样的恩情了。”皇帝被她说的话打动了,就把班超召回来。八月,班超到了洛阳,被任命为射声校尉;九月,班超就去世了。班超走了之后,戊己校尉任尚就接替他当都护。任尚对班超说:“您在国外待了三十多年,我没啥本事,却要接您这么重要的担子,感觉责任太重,自己又没啥主意,您可得给我指点指点!”班超说:“我老糊涂了。您当过那么多重要的官,哪是我能比得上的!非要说的话,我就提一句:塞外那些官兵,本来就不是什么老实本分的人,都是犯了罪被流放到边疆的;那些蛮夷又跟鸟兽一样,很难管,动不动就闹事。您性子太严厉急躁,但是水太清就养不活鱼,管得太细太严,底下人就没法好好配合。处理事情还是要宽松点,对小过错就别太计较了,把大方向把握住就行了。”班超走了之后,任尚就偷偷跟自己的心腹说:“我还以为班超能有什么高招,听他说的这些,也就一般般嘛。”结果后来任尚果然因为和边疆关系处不好出了事,就像班超当初说的那样。
当年,太傅邓禹跟别人聊天时说:“我曾经带领百万大军,从来不会随便杀人,我们邓家后代肯定会有大出息的。”邓禹的儿子是护羌校尉邓训,邓训有个女儿叫邓绥,这姑娘特别孝顺,对家里人好,还爱读书,白天忙着干家务,晚上就看书学习,家里人都叫她“诸生”。她叔叔邓陔说:“我听说救过一千人的,子孙后代会得到福报。我哥邓训当谒者的时候,主持修石臼河,每年能救下好几千人,老天爷要是有眼,咱们邓家肯定会有福的。”
后来邓绥被选进皇宫成了贵人,她做事特别小心,而且懂规矩。伺候阴皇后的时候毕恭毕敬,和其他妃嫔相处的也很好,她总是主动谦让,对宫里的仆人也不错,皇帝就特别欣赏她。有一次,邓绥生病了,皇帝就特许她妈妈和兄弟进宫照顾,想待多久都行。可邓绥却拒绝说:“皇宫是禁地,让外戚长时间留在宫里,往大了说,有人会说陛下偏心;往小了说,别人也会说我不知足。这样对皇上和我都不好,我真不愿意这样。”皇帝就笑着说:“别人都盼着能经常出去皇宫,可你倒好,还愁的不行!”
每次宫里办宴会,其他妃嫔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就邓绥穿得特别朴素。要是发现自己衣服颜色和阴皇后一样,就马上去更换。要是和阴皇后一起去见皇帝,她都不敢大大方方坐着、站着,走路也是弯着腰,显得特别谦卑。皇帝问她问题,她也不着急回答,总是要想一会儿,从来不会抢着说话。阴皇后个子不高,有时候动作不好看,旁边的人都偷偷笑话她,只有邓绥不但不笑,还觉得难受,时长帮阴皇后遮掩,就好像是自己失礼了一样。皇帝知道邓绥这么用心,就感叹说:“为了修养自己的德行,她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