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河的儿子孙韶当时才十七岁,他把孙河剩下的部队收拢起来,驻扎在京城。孙权带兵从吴郡出发,晚上就到了京城,他想试试孙韶这边的防守,就故意发起进攻制造混乱。结果孙韶的士兵马上登上城墙迎战,传递檄文警戒,喊杀声响震天地,还朝着城外射箭。孙权派人去说明情况,这才停下来。第二天,孙权召见孙韶,觉得他很有本事,就任命他为承列校尉,让他统领孙河原来的部队。
公元205年
春天正月的时候,曹操率军去攻打南皮,袁谭带兵迎战,双方打得异常激烈,曹操这边士兵死伤不少。看到这情况,曹操就不想打了,想撤军。议郎曹纯就劝他说,咱们现在孤军深入,拖久了不行,现在进攻要是不赢,往后撤就会损了军威。曹操听了,就亲自擂鼓助威,带着士兵继续猛攻,最后成功拿下了南皮,袁谭逃跑时被曹军追上杀掉了。
这时候,有个叫李孚的人,说自己是冀州主簿,前来求见曹操,他跟曹操说,现在城里秩序混乱,强的欺负弱的,应该派个刚投降又被城里百姓信任的人去传达曹公的命令。曹操一听,心里顿时就明白了,于是就派李孚进城,安抚城中的官吏百姓,让大家该干啥干啥,不要互相欺负,城里这才安定下来。之后,曹操把郭图等人和他们的家人都杀了,这种祸国殃民的人咱就该杀。
袁谭之前派王修去乐安运送军粮,王修听说袁谭有危险,就赶紧带着手下的士兵去救援,走到高密的时候,听说袁谭已经死了,他马上就下马痛哭起来了,觉得没了主公不知道该投靠谁。然后他就去见曹操,求曹操让他安葬袁谭,曹操看他如此忠心就答应了,还让他回乐安接着运粮。袁谭原来控制的那些城池,除了乐安太守管统,其他人都投降曹操了。曹操让王修去杀管统,王修觉得管统是忠臣,不仅没杀,还给他松绑并带他去见曹操,曹操欣赏管统的忠义,就赦免了他,还把王修征召到自己手下做官。
这时,郭嘉就劝曹操要多招揽青州、冀州、幽州、并州有名望的人,让他们到自己手下做事,这样才能收服人心,曹操听了他的建议。以前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让陈琳写檄文骂曹操,把曹操祖宗八代都骂了。后来袁氏家族败了,陈琳投降了曹操,曹操就质问他为啥骂人还要带上家人,陈琳就赶紧谢罪,曹操看他态度诚恳,就饶了他,还让他和阮瑀一起负责文书工作。还有个叫王松的人占着涿郡,刘放劝他投降曹操,曹操就把刘放征召来做参司空军事。
袁熙被手下焦触、张南攻打,只好和袁尚一起逃到辽西乌桓那边。焦触自称幽州刺史,逼着各郡太守、县令背叛袁氏,投靠曹操。他摆开几万大军,杀白马盟誓,还放话说谁敢不听就杀谁,大家吓得连头都不敢抬,挨个歃血为盟。只有别驾韩珩说,自己受袁氏父子大恩,现在他们败了,自己没能救也没跟着死,已经很不义了,更不能再投降曹操。大家都替韩珩捏了把汗,焦触却说,干大事要讲大义,不缺他一个,就放了韩珩。后来焦触他们投降曹操,都被封了列侯。
夏天四月,黑山贼首领张燕带着十多万人投降了曹操,被封为安国亭侯。
故安的赵犊、霍奴等人杀了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三郡乌桓还在犷平攻打鲜于辅。秋天八月,曹操出兵征讨,把赵犊等人都杀了,还渡过潞水去救犷平,乌桓人吓得逃到了塞外。
冬天十月,高干听说曹操去打乌桓,就在并州造反了,他还抓了上党太守,带兵守在壶关口。曹操派乐进、李典去攻打他。同时,河内的张晟又聚集了一万多人,在崤山、渑池一带抢劫,弘农的张琰还起兵响应他。
河东太守王邑被朝廷召回,郡里的卫固和范先等人去找司隶校尉钟繇,想让王邑留下继续当太守,但钟繇没同意。其实卫固他们表面上是在挽留王邑,背地里却和高干勾结。
这时,曹操对荀彧说,关西那些将领表面归顺,实则心里有鬼,现在张晟作乱,还和刘表有勾结,卫固他们又闹事,恐怕要出大乱子。河东是个重要的军事重镇,曹操就让荀彧推荐个人去镇守。荀彧推荐了杜畿,说他有勇有谋,能应付各种突发情况。曹操听后就任命杜畿当了河东太守。
钟繇催王邑赶紧交接官印,王邑直接带着印绶回许都了。卫固他们派了几千人守住陕津渡口,杜畿好几个月都过不去。曹操看到他们顽固不化,就派夏侯惇去讨伐卫固,可大军还没到,杜畿就分析说,河东有三万户百姓,不是所有人都想造反。要是大军硬攻,那些本来想归附朝廷的人被逼急了,就只能跟着卫固作乱了。卫固他们一旦掌握局势,肯定会拼死抵抗,到时候打不赢,叛乱就更加难平定了;即使打赢了,百姓又要遭殃。而且卫固他们还没公开造反,只是打着挽留旧太守的旗号,应该不敢轻易杀他。他决定轻车简从,出其不意的去上任。卫固虽然聪明但做事犹豫,肯定会先假装接受他,只要能稳住一个月,他就有办法制服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