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王如投降时,王敦的堂弟王棱喜爱王如的骁勇,就请求王敦把他分配到自己部下。王敦说:“这类人凶险强悍,难以驾驭,你性情急躁,不能容留教养他,反而会酿成祸患。”王棱执意请求,王敦才答应了。王棱把王如安置在身边,对他非常宠爱优待。王如多次和王敦的将领们比箭争斗,王棱用杖打了他,王如深以为耻。到王敦暗中怀有叛乱的念头时,王棱常常劝谏他。王敦对他与自己意见不同感到愤怒,便在暗中派人挑唆王如让他杀了王棱。王如趁着宴会空闲,请求舞剑助兴,王棱答应了。王如舞剑时渐渐靠近王棱,王棱厌恶他,并呵斥他,王如径直上前杀了王棱。王敦听说后,表面上很震惊,实则内心乐开了花,就下令逮捕了王如并杀了他。
当初,朝廷听说张光死了,就任命侍中第五猗为安南将军,监荆、梁、益、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从武关出兵。杜曾在襄阳迎接第五猗,为侄子娶了第五猗的女儿,于是聚集了一万人马,与第五猗分别占据汉水、沔水地区。
陶侃打败杜弢后,乘胜进军攻打杜曾,有轻视杜曾的想法。司马鲁恬劝谏说:“凡是作战,应当先估量对方的将领。如今您的各位将领,没有能比得上杜曾的,不能轻易逼近他。”但陶侃不听,进军把杜曾包围在石城。杜曾的军队大多是骑兵,秘密打开城门突袭陶侃的阵地,绕到后面,反击陶侃,陶侃的士兵死了几百人。杜曾将要奔赴顺阳,下马拜见陶侃,于是告辞离去。
当时荀崧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驻守宛城,杜曾带兵包围了他。荀崧兵力少,粮食耗尽,想向旧部下襄城太守石览求救。荀崧的小女儿荀灌,十三岁,率领几十名勇士,趁夜翻越城墙突围出去,一边战斗一边前进,终于到达石览那里;又替荀崧写信,向南中郎将周访求救。周访派儿子周扶率领三千士兵,与石览一起救援荀崧,杜曾才逃走了。
杜曾又给荀崧写信,请求讨伐丹水的贼寇来为自己赎罪,荀崧答应了。陶侃给荀崧写信说:“杜曾凶狠狡猾,是所谓‘枭鸟食母’一样的东西。这个人不死,荆州的土地就不会安宁,您应当记住我的话!”荀崧因为宛城兵力少,就想借杜曾作为外援,所以没有听从。杜曾又率领两千多流亡的人包围襄阳,几天没有攻下,就返回了。
王敦的宠臣吴兴人钱凤,嫉妒陶侃的功劳,便多次出言诋毁他。陶侃将要返回江陵,想拜见王敦为自己辩解。朱伺和安定人皇甫方回劝谏说:“您进去了一定出不来。”可陶侃不听。到了以后,王敦就留住陶侃不让他回去,把他降职为广州刺史,任命自己的堂弟、丞相军咨祭酒王廙为荆州刺史。荆州的将领官吏郑攀、马俊等人拜见王敦,上书请求留下陶侃,王敦发怒,不允许。郑攀等人因为陶侃刚刚消灭了大股贼寇,却反而被罢黜,众人都感到愤怒惋惜;又因为王廙猜忌暴戾,难以共事,于是率领三千部下驻扎在涢口,向西迎接杜曾。王廙被郑攀等人袭击,逃到江安。杜曾与郑攀等人向北迎接第五猗来抵抗王廙。王廙统领各军讨伐杜曾,又被杜曾打败。王敦猜测郑攀是秉承陶侃的旨意,于是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几次想杀陶侃,出去又回来。陶侃神色严肃地说:“您果断勇敢,应当裁决天下大事,为什么这样犹豫不决呢!”于是起身去厕所。咨议参军梅陶、长史陈颁对王敦说:“周访与陶侃是姻亲,如同左右手,哪有砍断人的左手而右手没有反应的呢!”王敦的心意才消解,就摆设丰盛的宴席为陶侃饯行,陶侃连夜出发,王敦引荐他的儿子陶瞻为参军。
当初,交州刺史顾秘去世,州里的人让顾秘的儿子顾寿代理州里的事务。帐下督梁硕起兵攻打顾寿,并杀了他,梁硕于是独揽交州大权。王机自以为非法占据广州,担心王敦讨伐他,转而请求去交州。恰逢杜弘到王机那里投降,王敦想借王机的力量讨伐梁硕。就把收降杜弘算作王机的功劳,改任王机为交州刺史。王机到了郁林,梁硕迎接前刺史修则的儿子修湛代理州里的事务来抵抗王机。王机不能前进,就又与杜弘以及广州将领温邵、交州秀才刘沈谋划再回去占据广州。陶侃到了始兴,州里的人都说应当观察形势,不能轻易前进。陶侃不听,径直到达广州,各郡县都已经迎接王机了。杜弘派使者假装投降,陶侃知道他的阴谋,进军攻打杜弘,打败了他,于是在小桂擒获了刘沈。派遣督护许高讨伐王机,赶跑了他。王机在路上病死,许高掘出他的尸体,斩了首。将领们都请求乘胜攻打温邵,陶侃笑着说:“我的威名已经显露,何必派兵!只需一封信就自然能平定他。”于是写信告谕温邵。温邵害怕而逃跑,在始兴被追上抓获。杜弘到王敦那里投降,广州于是平定。
陶侃在广州没有什么事务,就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傍晚又搬回书房内。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致力于收复中原,过分安逸,恐怕不能承担大事,所以自己劳累自己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