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抵达渤海郡,刘准、封放前来投降。慕容俊任命封放为渤海太守,刘准为左司马,逄约为参军事。因为逄约是被引诱才被俘获的,慕容俊给他改名为“钓”。
刘显杀掉赵王石祗以及他的丞相安乐王石炳、太宰赵庶等十几人,把他们的首级送到邺城。骠骑将军石宁逃奔到柏人县。魏主冉闵在邺城的交通要道上焚烧了石祗的首级,任命刘显为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五月,赵国兖州刺史刘启从鄄城前来投奔东晋。
秋季,七月,刘显再次率领军队攻打邺城,魏主冉闵击败了他。刘显返回襄国后,在那里称帝。
八月,魏国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荆州刺史乐弘、豫州牧张遇献出廪丘、许昌等城,前来向东晋投降;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擒获洛州刺史郑系,献出洛州之地向东晋投降。
燕主慕容俊派遣慕容恪攻打中山郡,派遣慕容评在鲁口攻打王午,魏国中山太守、上谷人侯龛紧闭城门坚守。慕容恪向南攻取常山郡,驻扎在九门县,魏国赵郡太守、辽西人李邽献出全郡投降,慕容恪对他加以厚待,然后带着李邽返回围攻中山郡,侯龛于是投降。慕容恪进入中山郡后,将当地的将帅、豪强几十家迁徙到蓟城,其余百姓都安居如故;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慕容评抵达南安,王午派遣部将郑生抵御,慕容评发起攻击并斩杀郑生。
悦绾从襄国返回后,慕容俊才知道张举之前说的是谎话,于是杀掉张举。常炜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在中山郡,慕容俊解除了对常炜的囚禁,让他的子女前来见他。常炜上奏疏感谢恩德,慕容俊亲手写下诏书回复说:“你原本不是为了个人生计而来,我只是因为同乡的情分才保全你。如今在大乱之中,你的子女都能前来团聚,这难道不是上天的眷顾吗!上天尚且眷顾你,何况是我呢!”于是赏赐给常炜一名妾室、三百斛粮食,让他居住在凡城。任命北平太守孙兴为中山太守,孙兴善于安抚百姓,中山郡于是安定下来。
库傉官伟率领部众从上党郡投降燕国。
姚弋仲派遣使者前来向东晋请求投降。冬季,十一月,东晋任命姚弋仲为使持节、六夷大都督、督江北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单于、高陵郡公,又任命他的儿子姚襄为持节、平北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平乡县公。
逄钓(即逄约)逃回到渤海郡,召集旧部反叛燕国。乐陵太守贾坚派人劝告同乡百姓,向他们说明成败形势,逄钓的部众逐渐离散,他只好前来投奔东晋。
这时,吐谷浑首领叶延去世,他的儿子碎妥即位。
当初,桓温听说石氏大乱,上奏疏请求出兵收复中原,奏疏呈上后过了很久都没有回音。桓温知道朝廷依靠殷浩来对抗自己,心中十分怨恨,但他一向了解殷浩的为人,也不惧怕他。因为国家没有其他变故,所以两人得以相持了一年多,虽然表面上有君臣的名分,实际上只是维持着松散的关系,桓温所管辖的八州士兵和物资赋税,几乎不为朝廷所用。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朝廷都下诏拒绝。十二月,辛未日,桓温上奏表后就擅自出兵,率领四五万士兵顺江而下,驻扎在武昌,朝廷上下十分恐惧。
殷浩想辞去官职来躲避桓温,又想以“驺虞幡”(古代用于止兵的旗帜)让桓温的军队停止前进。吏部尚书王彪之对会稽王司马昱说:“这些做法都是为自己考虑,不能保全国家,不是为殿下您着想啊。如果殷浩辞职,人心就会离散恐慌,天子将孤立无援,在这种时候,必定会有人承担责任,不是殿下您还能是谁呢!”王彪之又对殷浩说:“桓温如果上奏表追究罪责,您会是首要目标。您肩负这样的重任,与桓温的猜忌嫌隙已经形成,想做个普通百姓,难道还有保全自身的可能吗!暂且应当静观其变,让丞相王(司马昱)给桓温写亲笔信,表明诚意,向他陈述成败利害,他必定会撤军;如果他不服从,就派遣宫中诏书;还不服从,再用正义来制裁他。为什么要无故仓促行事,先自乱阵脚呢!”殷浩说:“决定大事本来就困难,连日来我都愁闷不已,听了你的计策,心里才豁然开朗。”王彪之是王彬的儿子。
抚军司马高崧对司马昱说:“殿下应当给桓温写信,向他说明祸福得失,他自然会撤军返回。如果他不这样做,就整顿六军出兵,顺逆的界限就在此分明了!”于是在座位上替司马昱草拟书信说:“敌寇之难应当平定,时机应当把握,这确实是为国家长远谋划的大事,能够把握这个时机的,除了您还能有谁呢?只是因为近来出兵征战,关键要以物资储备为根本,物资运输的艰难,是古人都感到为难的事,不能在事情开始时草率行事而不深思熟虑。近来我之所以深感疑虑,原因就在这里。然而这种不寻常的举动,会让众人感到惊骇,各种流言蜚语,想必您也多少听到了。如果担心事情失败,就会无所不用其极,有人可能会望风动摇,导致军队一时溃散。这样一来,您的声望和实力都会丧失,国家大业也就完了。这都是因为我昏庸懦弱,恩德和信誉不足,不能安抚百姓,巩固国家根基,所以对内有愧于心,对外愧对好友。我和您,虽然在朝廷内外任职不同,但安定社稷、保卫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寄托在您的贤德之上。应当先考虑安定国家,然后再谋划对外征战,让帝王的基业更加稳固,道义更加彰显,这是我对您的期望。我真挚的心意,怎么能因为顾及嫌疑而不全部说出呢!”桓温收到信后,立即上奏疏惶恐地表示谢罪,率军返回镇守之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