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武陵王司马曦,喜好军事,被桓温所忌恨,桓温想要废黜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彪之。王彪之说:“武陵王是皇室近亲,又没有明显的罪过,不能因为猜疑就废黜迁徙他。明公拥立圣明的君主,应当尊崇和辅佐王室,与伊尹、周公齐名;这是大事,应当更加慎重考虑。”桓温说:“这件事已经定了,你不要再多说了!”乙卯日,桓温上奏章说“司马曦聚集收纳轻浮剽悍之徒,他的儿子司马综骄横残忍;袁真叛乱,司马曦与他有牵连。近来司马曦心怀猜疑恐惧,将要成为祸乱的根源。请求罢免司马曦的官职,让他以王的身份回到封国”。皇帝批准了桓温的奏请,同时罢免了司马曦的世子司马综、梁王等人的官职。桓温派魏郡太守毛安之率领他的部众驻守皇宫。毛安之,是毛虎生的弟弟。
庚戌日,尊奉褚太后为崇德太后。
当初,殷浩去世,大司马桓温派人送去书信吊唁。殷浩的儿子殷涓没有回信,也没有去拜见桓温,反而和武陵王司马曦交往。广州刺史庾蕴,是庾希的弟弟,向来和桓温有矛盾。桓温厌恶殷氏、庾氏家族势力强大,想要除掉他们。辛亥日,桓温派他的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到西堂叩头自述,声称自己与司马曦以及司马曦的儿子司马综、着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刘强、散骑常侍庾柔等人谋反;皇帝面对这种情况泪流满面,桓温把这些人全都逮捕,交给廷尉审理。庾倩、庾柔,都是庾蕴的弟弟。癸丑日,桓温杀死东海王司马奕的三个儿子以及他们的母亲。甲寅日,御史中丞谯王司马恬秉承桓温的旨意,请求按照法律诛杀武陵王司马曦。皇帝下诏说:“这件事让人悲痛惋惜、惶恐不安,我不忍心听到,更何况谈论呢!还是重新详细商议吧!”司马恬,是司马承的孙子。乙卯日,桓温再次上奏章坚决请求诛杀司马曦,言辞非常严厉恳切。皇帝于是亲手写诏书给桓温说:“如果晋朝的国运长久,明公就应当遵照之前的诏令行事;如果晋朝的国运已经衰竭,请允许我为贤能的人让路。”桓温看了诏书,吓得流汗,脸色大变,于是奏请废黜司马曦和他的三个儿子,把他们的家属都迁徙到新安郡。丙辰日,把新蔡王司马晃贬为平民,迁徙到衡阳;殷涓、庾倩、曹秀、刘强、庾柔都被灭族,庾蕴服毒自杀。庾蕴的哥哥东阳太守庾友的儿媳,是桓豁的女儿,所以桓温特别赦免了她。庾希听到灾祸的消息,和弟弟会稽王参军庾邈以及儿子庾攸之逃到海陵的沼泽地带。桓温诛杀殷氏、庾氏家族后,威势显赫,侍中谢安见到桓温时,在远处就叩拜。桓温惊讶地说:“安石,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谢安说:“没有君主在前面叩拜,臣子在后面作揖的道理。”
戊午日,东晋实行大赦,文武官员的职位都提升二等。
己未日,桓温前往白石,上书请求返回姑孰。庚申日,皇帝下诏晋升桓温为丞相,大司马的职位依旧保留,让他留在京城辅佐朝政;桓温坚决推辞,仍然请求返回镇守之地。辛酉日,桓温从白石返回姑孰。
这时,前秦王苻坚听说桓温废黜君主的事情,就对大臣们说:“桓温之前在灞上战败,后来又在枋头战败,不但不能反思过错、自我贬责来向百姓谢罪,反而废黜君主来为自己开脱,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做出这样的举动,将来怎么在天下人面前立足呢!俗话说:‘对自己的妻子生气,却对父亲变脸。’大概说的就是桓温吧。”
前秦车骑大将军王猛,因为都督六州的责任重大,向前秦王苻坚进言,请求改派亲近贤能的人担任这一职务;至于都督府中选拔官员的事务,他也已经停止办理,另外请求让自己担任一个州的刺史来为国家效力。苻坚回复说:“朕和你,从道义上讲是君臣,从感情上讲胜过骨肉,即使是齐桓公、燕昭王拥有管仲、乐毅,刘备拥有诸葛亮,朕自认为超过他们。君主在寻求贤才时辛劳,得到贤才后就可以安逸。朕既然把六州委托给你,就没有了向东边的顾虑,这不是对你的优待尊崇,而是朕自己寻求安逸啊。夺取天下不容易,守住天下也困难,如果任用的人不合适,祸患就会超出预料,这不仅是朕的忧虑,也是你的责任,所以朕才让朝廷中枢的职位空缺,而把镇守一方的重任放在首位。你没有理解朕的心意,实在辜负了朕平时对你的期望。新的政令等待人才去推行,应当尽快选拔补充官员;等东方的教化融洽和睦之后,你再穿着衮衣回到朝廷任职。”接着派遣侍中梁谠到邺城传达圣旨,王猛于是像以前一样处理事务。
十二月,大司马桓温上奏说:“被废黜流放的人,应当把他们安置在偏远之地,不能让他们接近百姓。东海王(司马奕)应当依照昌邑王(刘贺,西汉被废君主)的旧例,在吴郡修建宅第居住。”褚太后下诏说:“把他贬为平民,感情上实在不忍心,可以特别封他为王。”桓温又上奏说:“可以封他为海西县侯。”庚寅日,朝廷封司马奕为海西县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