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日,刘裕声称接受晋安帝的秘密诏书,让武陵王司马遵以“承制”(代行皇帝职权)的身份总领百官事务,加授侍中、大将军,随即宣布大赦,只有桓玄一族不被宽恕。
刘敬宣、高雅之联合青州豪门大族和鲜卑族首领,谋划杀死南燕君主慕容备德,推举司马休之为主君。慕容备德任命刘轨为司空,十分宠信他。高雅之想邀请刘轨一起谋划,刘敬宣说:“刘公年老体弱,有在齐地安度晚年的想法,不能告诉他。”高雅之最终还是告诉了刘轨,刘轨没有同意。密谋泄露,刘敬宣等人向南逃跑,南燕人抓住刘轨并杀死他,追上高雅之,也将其杀死。刘敬宣、司马休之逃到淮河、泗水之间,听说桓玄战败,就前来归附东晋,刘裕任命刘敬宣为晋陵太守。
南燕君主慕容备德听说桓玄战败,便命令北地王慕容钟等人领兵准备夺取江南地区,恰逢慕容备德生病,此事才停止。
夏季四月己丑日,武陵王司马遵进入东宫居住,朝廷内外都对他恭敬有加;任免百官的文书称为“制书”,发布的指令称为“令书”。任命司马休之为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
庚寅日,桓玄挟持晋安帝到达江陵,桓石康接纳了他们。桓玄重新任命百官,任命卞范之为尚书仆射。他自认为战败逃跑后,担心政令无法推行,于是更加严苛地制定刑罚,众人更加离散怨恨。殷仲文劝谏,桓玄发怒说:“现在因为众将不遵守军纪,天象也不吉利,所以才回到旧楚之地(江陵);而这些小人纷纷胡乱提出异议!正该用严厉的手段纠正,不能施行宽纵的政策。”荆州、江州各郡听说桓玄流亡,有人上奏表慰问他的起居,桓玄都不接受,反而命令各地祝贺他迁都江陵。
起初,王谧是辅佐桓玄篡位的核心大臣,桓玄接受禅让时,王谧亲手解下晋安帝的玺绶;等到桓玄战败,众人认为王谧应当被处死,刘裕却特意保全了他。刘毅曾在朝会时,问王谧皇帝的玺绶在哪里。王谧内心不安,逃到曲阿。刘裕写信给武陵王司马遵,请求迎接王谧回来恢复职位。
桓玄的侄子桓歆带领氐族首领杨秋侵犯历阳,魏咏之率领诸葛长民、刘敬宣、刘钟一起打败他们,在练固斩杀杨秋。
桓玄派武卫将军庾稚祖、江夏太守桓道恭率领几千人到何澹之等人那里,共同驻守湓口。何无忌、刘道规到达桑落洲,庚戌日,何澹之等人率领水军迎战。何澹之平时乘坐的战船装饰着羽毛仪仗和旗帜,十分显眼,何无忌说:“贼寇首领肯定不在这艘船上,是想欺骗我们,应该尽快攻打它。”众人说:“何澹之不在里面,攻下它也没用。”何无忌说:“现在我们寡不敌众,作战不可能全胜,何澹之既然不在这艘船上,船上的士兵必定薄弱,我们用精锐兵力攻打,一定能攻下;攻下它,贼寇的气势就会受挫,我们的士气就会倍增,趁机逼近他们,一定能打败贼寇。”刘道规说:“好!”于是进军攻打并占领了那艘船,随即大声呼喊:“已经抓住何澹之了!”何澹之的军队顿时就陷入了混乱。何无忌的部下也信以为真,乘胜进攻何澹之等人,最终大败敌军。
何无忌等人攻克湓口,进军占据寻阳,派遣使者护送宗庙神主返回京城。朝廷加授刘裕都督江州诸军事。
桑落洲之战中,胡籓乘坐的战船被官军烧毁,胡籓穿着全套铠甲跳入水中,潜水三十多步,才得以登岸。当时去江陵的路已经断绝,他就返回豫章。刘裕一向听说胡籓为人忠诚正直,便征召他担任参领军军事。
这时,桓玄收拢荆州的兵力,不到三十天,就聚集了两万人,战船、武器装备十分充足。甲寅日,桓玄再次率领各路军队挟持晋安帝向东进军,任命苻宏为梁州刺史,担任前锋;又派散骑常侍徐放先行出发,劝说刘裕等人:“如果能撤军解甲,我会与你们重新开始,各自授予官职,保证你们不失名分。”
刘裕任命诸葛长民为都督淮北诸军事,镇守山阳;任命刘敬宣为江州刺史。
柔然可汗郁久闾社仑的堂弟郁久闾悦代大那谋划杀死社仑,没有成功,逃奔北魏。
后燕君主慕容熙在龙腾苑修建逍遥宫,房屋连在一起有几百间,还开凿了曲光海。当时正值盛夏,士兵得不到休息,中暑而死的人超过一半。
西凉世子李谭去世。
刘毅、何无忌、刘道规、下邳太守平昌人孟怀玉率领部众从寻阳向西进军,五月癸酉日,与桓玄在峥嵘洲相遇。刘毅等人的兵力不足一万人,而桓玄的士兵有几万人,众人都很畏惧,想退回寻阳。刘道规说:“不行!敌众我寡,强弱形势不同,现在如果畏惧退缩,必定会被敌军趁机进攻,就算退回寻阳,又怎能守住呢!桓玄虽然盗用名义自称雄豪,内心其实胆怯;再加上他已经战败逃跑过,部众没有坚定的斗志。在战场上决战,意志坚定的一方能取胜,不在于人数多少。”于是指挥部众率先前进,刘毅等人紧随其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