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常常在战船旁系着小船,以防战败逃跑,因此部众没有斗志。刘毅等人乘风放火,全军精锐奋勇争先,桓玄的军队大败,他烧毁辎重,连夜逃跑。郭铨向刘毅投降。桓玄过去的部将刘统、冯稚等人聚集四百名党羽,袭取并攻破寻阳城。刘毅派遣建威将军刘怀肃讨伐,平定了叛乱。刘怀肃是刘怀敬的弟弟。
桓玄挟持晋安帝乘坐单船向西逃跑,把永安何皇后和王皇后留在巴陵。殷仲文当时在桓玄的战船上,请求离开,乘坐别的船去收拢逃散的士兵,趁机背叛桓玄,侍奉两位皇后逃往夏口,随后返回建康。
己卯日,桓玄与晋安帝到达江陵。冯该劝说桓玄再次东下决战,桓玄不同意,想逃往汉中投奔桓希,但人心涣散,命令无法推行。庚辰日夜里,桓玄安排好出发事宜,城内却已大乱,他只好与一百多名亲信侍从骑马从城西逃出。到城门时,身边的人在暗中砍杀桓玄,但没有砍中,他的部下反而互相残杀,尸体横七竖八。桓玄勉强逃到船上,随从四处逃散,只有卞范之在身边。
辛巳日,荆州别驾王康产侍奉晋安帝进入南郡官署居住,太守王腾之率领文武官员担任侍卫。
桓玄准备前往汉中,屯骑校尉毛修之是毛璩的侄子,引诱桓玄进入蜀地,桓玄听从了他。宁州刺史毛璠是毛璩的弟弟,在任上去世。毛璩派他哥哥的孙子毛佑之和参军费恬率领几百人,护送毛璩的灵柩返回江陵。壬午日,他们在枚回洲遇到桓玄。毛佑之、费恬迎击桓玄,箭如雨下,桓玄的宠臣丁仙期、万盖等人用身体遮挡桓玄,都被射死。益州督护汉嘉人冯迁抽出刀,上前准备砍杀桓玄,桓玄取下头上的玉簪给他,说:“你是什么人,敢杀天子!”冯迁说:“我杀的是弑君叛国的贼寇!”于是斩杀桓玄,又杀死桓石康、桓浚、庾赜之,活捉桓昇押送到江陵,在街市上斩首。晋安帝在江陵恢复帝位,任命毛修之为骁骑将军。甲申日,朝廷宣布大赦,所有因畏惧逼迫而跟随叛逆的人,一律不予追究。戊寅日,将晋朝祖先神主送入太庙。刘毅等人传送桓玄的首级,悬挂在朱雀航上示众。
刘毅等人战胜后,认为大事已定,没有紧急追击桓玄残部,又遇到大风,船只无法前进,桓玄死后将近十天,各路军队还没到达江陵。当时桓谦藏匿在沮中,扬武将军桓振藏匿在华容浦,桓玄过去的部将王稚徽驻守巴陵,派人告诉桓振说“桓歆已经攻克京城,冯稚又攻克寻阳,刘毅等各路军队都已中途败退”。桓振大喜,聚集二百名党羽,袭击江陵,桓谦也聚集部众响应。闰五月己丑日,他们再次攻陷江陵,杀死王康产、王腾之。
桓振在行宫拜见晋安帝,骑马提戈,径直走到台阶下,问桓昇在哪里。得知桓昇已死,他怒目瞪着晋安帝说:“我桓氏家族哪里对不起国家,竟被如此屠灭!”琅邪王司马德文走下坐床说:“这哪里是我们兄弟的本意啊!”桓振想杀晋安帝,桓谦苦苦劝阻,桓振才下马,收敛怒容,行礼后退出。壬辰日,桓振为桓玄举办丧事,设立灵堂,追谥桓玄为武悼皇帝。
癸巳日,桓谦等人率领群臣向晋安帝进献玺绶,说:“陛下(指桓玄)效仿尧禅让给舜,如今楚朝国运不长,百姓之心又回归晋朝了。”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兼任徐州刺史,桓振为都督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桓谦恢复侍中、卫将军之职,加授江、豫二州刺史,晋安帝身边的侍从,都是桓振的亲信。
桓振年轻时品行不端,桓玄不把他当作子侄看待。到这时,桓振感叹说:“桓公过去不早点任用我,才导致这样的失败。如果桓公还在,我担任前锋,平定天下不在话下。如今我独自做这些事,能回到哪里去呢?”于是放纵饮酒,沉迷美色,肆意杀人。桓谦劝说桓振领兵东下决战,自己驻守江陵,桓振一向轻视桓谦,不听他的建议。
刘毅到达巴陵,诛杀王稚徽。何无忌、刘道规分别在马头进攻桓谦,在龙泉进攻桓蔚,都打败了对方。桓蔚是桓秘的儿子。
何无忌想乘胜直接进军江陵,刘道规说:“兵法讲究进退有度,不能冒进。桓氏家族世代居住在西楚,部下都会为他们尽力;桓振勇猛冠绝三军,难以与他正面抗衡。我们暂且停战休整,养精蓄锐,再用计策牵制他,不愁不能攻克。”何无忌不听。桓振在灵溪迎战,冯该领兵与他会合,何无忌等人大败,战死一千多人,退回寻阳,与刘毅等人上书请罪。刘裕因刘毅负责统领各路军队,免去他的青州刺史职务。桓振任命桓蔚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柳约之、罗述、甄季之听说桓玄已死,从白帝进军,到达枝江时,得知何无忌等人在灵溪战败,也领兵撤退。不久,罗述、甄季之都生病去世,柳约之到桓振那里假装投降,想谋划袭击桓振,事情泄露,被桓振杀死。柳约之的司马时延祖、涪陵太守文处茂收拢残余部众,驻守涪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