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张熙劝说刘道济出售粮仓中的粮食,所以从九月末叛军围城到十二月,成都城内的粮食储备已全部耗尽。裴方明率领二千人出城寻找粮食,被叛军击败,独自骑马返回,叛军再次大规模集结。裴方明在夜间用绳索吊着重物上城回到城中,刘道济为他准备食物,裴方明因战败悲痛得流泪,无法进食。刘道济说:“你算不上大丈夫,小小的失败有什么值得痛苦的!叛军气势已衰落,朝廷的援兵很快就会到来,只要你能回来,还担心什么叛军!”立即从自己的侍卫中挑选人员补充到裴方明的队伍中。叛军在城外散布谣言,说“裴方明已经战死”,城中百姓极为恐慌。刘道济在夜间点燃火把,带着裴方明出现在众人面前,百姓才安定下来。刘道济将全部财物拿出放在北射堂,让裴方明招募士兵。当时城中有人传言刘道济已死,没有人愿意应募。梁俊之劝说刘道济派遣身边的侍从三十多人出城,并且告诉他们:“我只是小病,稍微好转,你们可以各自回家休息。”侍从们出城后,城中百姓才安定下来,每天应募的人有一千多。
当初,东晋谢混娶晋陵公主为妻。谢混死后,朝廷下诏让晋陵公主与谢家断绝婚姻关系;晋陵公主将谢混家的事务全部委托给谢混的侄子谢弘微。谢混家世代担任宰相,家中奴仆有一千人,他只有两个女儿,年纪都还小。谢弘微为谢家管理产业,每一笔钱、每一匹布都登记在册,账目清晰。过了九年,宋武帝登基,晋陵公主降号为东乡君,朝廷允许她返回谢家。东乡君进入谢家后,看到房屋、仓库都和往日一样,田地开垦的面积比过去还多,感叹说:“谢仆射(谢混曾任尚书仆射)生前看重这个孩子,真可以说是知人啊;谢仆射虽死,家业却没有败落!”亲友旧臣看到这种情景,都感动得流泪。这一年,东乡君去世,朝廷内外的人都认为谢家的财产应该归谢混的两个女儿所有,田地、住宅、奴仆则应归谢弘微所有。但谢弘微什么都没要,还用自己的俸禄安葬了东乡君。
谢混的女婿殷睿喜欢赌博(摴蒱是古代一种赌博游戏),他听说谢弘微不接受谢家财产,就夺取了妻子的妹妹(谢混的小女儿)以及伯母(谢混的妻子东乡君,此时已去世)、两位姑母(谢混的姐妹)应得的份额,用来偿还赌债。谢家的女眷们都被谢弘微的谦让所感化,没有人与殷睿争夺。有人讥讽谢弘微说:“谢家几代积累的财产,都被殷睿用来偿还一时的赌债,没有比这更不合理的事了。你却视而不见,不加以阻止,这就像把财物扔到江海中,以此来博取廉洁的名声罢了。如果为了树立清廉的名声而让家里人生活困窘,这也是我不认同的做法。”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是最鄙俗的事情。如今谢家的女眷们尚且能不与人争夺,我怎么能引导她们去争夺呢!财产分配有多有少,但不至于让她们生活困窘,我死后,这些财产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秃发保周从北凉逃奔北魏,北魏封他为张掖公。
北魏李顺再次奉命出使北凉。北凉王沮渠蒙逊派遣中兵校郎杨定归对李顺说:“我年老多病,腰腿不便,无法跪拜行礼;等过两三天,我的病情稍有好转,就与你相见。”李顺说:“大王年老多病,朝廷早已知道;但怎能因此安逸度日,不见朝廷的使者!”第二天,沮渠蒙逊请李顺进入庭院,他自己却伸开双腿坐在小几旁,没有起身迎接的样子。李顺表情严肃,大声说:“没想到你这个老头竟然无礼到这种地步!如今你不担心国家灭亡,还敢欺辱上天(指朝廷),你的魂魄已经消散了,见你还有什么用!”手持符节就要离开。北凉王连忙让杨定归追上李顺,阻止他离开,说:“太常(李顺任太常)既然一向体谅我年老多病,又听说朝廷有允许我不跪拜的诏书,所以我才敢安心不跪拜。”李顺说:“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平定天下,周天子赏赐他祭肉,命令他不必下拜,齐桓公尚且不敢违背臣子的礼仪,下拜后才接受赏赐。如今大王虽然功劳很高,但不如齐桓公;朝廷虽然尊重你,却没有允许你不跪拜的诏书;你却如此傲慢无礼,这难道是国家的福气吗!”沮渠蒙逊这才起身,跪拜接受北魏的诏书。
李顺返回北魏后,北魏君主询问他北凉的情况。李顺说:“沮渠蒙逊控制河西地区已超过三十年,经历过很多艰难险阻,大致懂得随机应变,安抚聚集边疆地区的百姓,手下人都畏惧服从他;虽然他不能为子孙后代谋划长远基业,但足够维持他自己一生的统治。然而,礼仪是道德的载体,恭敬是立身的根基;沮渠蒙逊无礼且不恭敬,依我看来,他活不了多久了。”北魏君主问:“沮渠蒙逊死后,北凉什么时候会灭亡?”李顺说:“沮渠蒙逊的几个儿子,我大致见过,都是平庸无能之辈。听说敦煌太守沮渠牧犍,性情和才能还算尚可,继承沮渠蒙逊王位的,必定是他。但与他父亲相比,众人都说他不如。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陛下您(统一天下)的机会啊。”北魏君主说:“我正忙于征讨东方的北燕,没有闲暇顾及西方。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等几年之后再征讨北凉,也不算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