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帝担心人心不服,就给各位大臣和地方藩镇发布诏书,称:“刘休仁与刘休佑交情深厚,相互勾结,刘休仁对刘休佑说:‘你只要善于谄媚逢迎,这种方法足够让你安身立命;我从来都很得益于这种方法。’刘休佑的死,本来是为百姓除害,而刘休仁从此每天都心生不安和恐惧。我每次召他入宫,他就去辞别杨太妃。我春天常常和他一起射野鸡,有时因阴雨天气不能外出,刘休仁就对身边的人说:‘我又多活了一天。’刘休仁曾经南征,与宫中禁军将领们长期亲近共事。之前我连日身体不适,刘休仁出入宫廷,总是和颜悦色,对人多加安抚慰问。他的意图,没有人能够揣测。事情已经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我经过反复的思考,不得不做出近日的处置。恐怕大家未必能够立刻理解,所以特此告知。”
宋明帝与刘休仁一向关系密切,虽然杀了他,却常常对人说:“我和建安王年纪相仿,小时候就关系亲密。景和、泰始年间,他的功劳实在很大;但事态危急,不得不除掉他,我悲痛思念到了极点,无法自控。”说着就泪流不止。
起初,宋明帝在藩王时期,与褚渊因风度气质相近而交好;即位后,对他十分信任倚重。宋明帝病重时,褚渊担任吴郡太守,他紧急征召褚渊入朝。褚渊到后,入宫觐见,宋明帝流着泪说:“我近来病情危急,所以召你来,想让你辅佐太子。”黄罗,是乳母的服装,这里指辅佐幼主的重任。宋明帝与褚渊商议诛杀建安王刘休仁,褚渊认为不可以,宋明帝发怒说:“你这个傻子!不值得和你商议大事!”褚渊害怕为自己招来灾祸,就听从了命令。宋明帝又任命褚渊为吏部尚书。庚午日,任命尚书右仆射袁粲为尚书令,褚渊为左仆射。
宋明帝厌恶太子屯骑校尉寿寂之勇猛健壮;恰逢有关部门上奏说寿寂之擅自杀死巡逻将领,就把他贬到越州,在途中派人杀了他。
丙戌日,宋明帝追废晋平王刘休佑为平民。
巴陵王刘休若抵达京口时,听说建安王刘休仁死了,就更加恐惧了。宋明帝认为刘休若性情温和宽厚,能协调笼络人心,担心他将来会夺取幼主的皇位,想要派使者去杀他,又担心他不接受诏令;想要征召他入朝,又害怕他产生猜疑而受惊叛乱。
六月丁酉日,任命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为南徐州刺史,任命刘休若为江州刺史。宋明帝亲自写信,言辞恳切地召刘休若前来参加七月七日的宴会。
丁未日,北魏献文帝前往河西。
秋季,七月,巴陵哀王刘休若抵达建康;乙丑日,宋明帝在他的府第赐他自尽,追赠他为侍中、司空。又任命桂阳王刘休范为江州刺史。当时宋明帝的弟弟们都被诛杀殆尽,只有刘休范因为才能平庸低劣,不被宋明帝忌惮,所以得以保全性命。
对此,沈约评论说:“圣人制定法律制度,必定要称引先王,大概是因为先王的遗训和遗留的风尚,足以流传后世。太祖文帝治理国家的道义虽然宏大,但使家族兴盛的方法却有所不足。彭城王刘义康不借鉴古代的经验,只看到兄弟间的情义,却不懂得君臣间的礼仪,希望用家族中的情理来施行于国家治理中,君主猜忌他却仍然触犯君威,君主对他恩薄却仍未醒悟,以至于因受到斥责这样的小事,最终酿成了骨肉相残的大祸。开启了争端,埋下了隐患,并流传给了后人。太宗明帝利用已有的矛盾,依据既有的典章制度,铲除皇室的重要成员,不再有任何顾虑。不久之后,皇室的根本失去了庇护,幼主孤立无援,皇位因势力弱小而转移,天命随着众人的推崇而改变,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履霜知冰’,祸患的形成是逐渐积累的,其根源由来已久啊!”
裴子野评论说:“能够吞噬老虎的野兽,知道爱护自己的幼崽;能够捕捉狐狸的飞鸟,不会保护其他鸟巢的幼鸟。太宗明帝抚养别人的儿子,却诛杀自己的亲兄弟,既违背了兄弟间的天然亲情,又不懂得父子间的自然伦理。宋朝的国运走向终结,并非上天要废弃它。那些遭遇危亡的君主,没有不先抛弃皇室本支,反而宠爱非亲生的子嗣;对宠信的近臣推心置腹,对父兄却深恶痛绝。前面的君主已经翻车,后面的君主却依然重蹈覆辙。即使是叔伯兄弟拥有天下,也不会先祭祀上天;如果外人闯入宫廷夺取皇位,将会使宗庙断绝祭祀;竟然没有人心怀忧虑,甘心铲除皇室宗亲。晋武帝违背了文明皇后的托付,而使中原沦陷的是贾后;太祖文帝违背了初宁陵的誓言,而闯入合殿杀害他的是元凶刘劭。祸福没有固定的门径,哪里需要预先选择!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不也能使国家安定吗!”
丙寅日,北魏献文帝抵达阴山。
起初,吴喜讨伐会稽时,对宋明帝说:“抓获寻阳王刘子房以及各位叛贼首领后,都当场在东方处决他们。”但后来却把刘子房活押送到建康,释放了顾琛等人。宋明帝因为他刚刚立下大功,就没有追究,但心中却对他怀恨在心。等到吴喜攻克荆州后,放纵士兵进行劫掠,贪污的财物数以万计。寿寂之死后,吴喜担任淮陵太守,都督豫州各项军事,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恐惧万分,上奏请求担任中散大夫,宋明帝对此却更加怀疑和震惊了。有人诬陷萧道成在淮阴对北魏怀有二心,宋明帝封装了一壶毒酒,派吴喜亲自送去赐给萧道成。萧道成心里害怕,就想要逃跑,吴喜把实情告诉了他,并且先替他喝了酒,萧道成这才喝下毒酒。吴喜回到朝廷,向宋明帝保证萧道成没有二心。有人秘密向宋明帝上奏告发此事,宋明帝认为吴喜足智多谋,一向深得人心,担心他不能侍奉幼主;于是召吴喜进入内殿,与他谈笑风生,显得十分亲密。吴喜出宫后,宋明帝赐给他精美的食物。不久之后就赐他自尽,但仍然下诏赐给他丧葬费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