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帝又给刘勔等人下诏说:“吴喜狡猾多端,肆意笼络人心。昔日大明年间,黟县、歙县有数千名亡命之徒,攻打县城,杀害官员,刘子尚派遣三千精锐士兵讨伐他们,两次前往都失利了。孝武帝派吴喜率领几十人到县里,劝说引诱这群叛贼,叛贼当即归降。他凭借诡诈的手段迷惑人心,竟然能做到这一步。到了泰始初年向东讨伐时,他只率领三百人,径直进入三吴地区,总共经历了两次小规模的战斗,就从破冈以东到海边的十个郡,全部肃清了叛贼。百姓听说吴喜从河东而来,就望风而逃;如果不是他长期笼络三吴地区的人心,怎么能使叛贼如此顺从!探究吴喜的心思和行径,他怎么能够侍奉安分守成的君主,又怎么能应对国家可能出现的变故呢!这就好比服药,当人身体虚弱寒冷时,依靠发散的药物来保全性命,等到热气发作时,就需要清除体内的积滞来止住病痛,我并非忘记他的功劳,而是形势迫不得已啊。”
戊寅日,朝廷将淮阴改为北兖州,并征召萧道成入朝。萧道成的亲信因为朝廷正在诛杀大臣,就劝说他不要接受征召,萧道成说:“各位太不明白事态了!主上因为太子年幼弱小,才铲除各位弟弟,这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如今只应该迅速出发;拖延观望事情的发展,必定会受到怀疑。况且皇室骨肉相残,这绝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征兆,灾祸将要发生,我正打算和各位同心协力应对呢。”萧道成到建康后,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
八月,丁亥日,北魏献文帝返回平城。
戊子日,宋明帝立皇子刘跻为江夏文献王刘义恭的继承人。
庚寅日,宋明帝的病情有所好转,实行大赦。
戊戌日,立皇子刘淮为安成王,他实际上是桂阳王刘休范的儿子。
北魏显祖献文帝自幼聪慧早熟,性格刚毅果断,却喜好黄老之学和佛教。他常常召集朝廷官员和僧人一起谈论玄理,向来轻视富贵,常常有超脱世俗的想法。他认为叔父中都大官京兆王拓跋子推沉稳文雅、仁爱宽厚,一向有良好的声誉,想要把皇位禅让给他。当时太尉源贺统领各路军队驻扎在漠南,献文帝派人骑快马征召他回京。源贺到后,恰逢公卿大臣举行大规模商议,没有人敢先发言。任城王拓跋云,是拓跋子推的弟弟,回答说:“陛下正在开创太平盛世,统治天下,怎么能上违背宗庙的托付,下抛弃亿万百姓呢。况且父子相传的制度,由来已久。陛下如果一定要放弃世俗事务,那么皇太子应该继承正统。天下是祖宗的天下。陛下如果改传位给旁支亲属,恐怕不符合先圣的心意。这会引发奸邪作乱的心思,这是灾祸和福气的根源,不能不畏惧啊。”源贺说:“陛下如今想要把皇位禅让给皇叔,我担心会扰乱宗庙中祖先的位次排列,后世必定会有人讥讽这种违背宗法的祭祀行为。希望陛下深思任城王的话。”东阳公拓跋丕等人说:“皇太子虽然早已有圣明的德行,但实际上还年幼。陛下正值壮年,刚刚开始处理国家大政,怎么能只顾着追求自身的清静无为,而不把天下放在心上呢,这对宗庙来说怎么办!对亿万百姓来说又怎么办!”尚书陆馛说:“陛下如果舍弃皇太子,改立其他诸王,我请求在殿庭中刎颈自尽,不敢接受诏令!”献文帝发怒,脸色大变;他又问宦官选部尚书酒泉人赵黑,赵黑说:“我誓死拥戴皇太子,不知道其他的!”献文帝听后沉默不语,当时太子拓跋宏只有五岁,献文帝因为他年幼,所以想要传位给拓跋子推。中书令高允说:“我不敢多说,希望陛下上思宗庙托付的重任,追念周公辅佐周成王的旧事。”献文帝于是说:“既然这样,那么立太子为帝,由各位王公辅佐他,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又说:“陆馛是正直的大臣,一定能保护我的儿子。”于是任命陆馛为太保,与源贺一起手持符节,捧着皇帝的玉玺和绶带,把皇位传给太子。丙午日,高祖孝文帝即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延兴。孝文帝自幼有纯厚的性情,前年,献文帝长了毒疮,孝文帝亲自为他吸吮脓液。等到接受禅让时,他悲痛哭泣不止。献文帝问他原因,他回答说:“代替父亲的感受,内心十分悲痛。”
丁未日,献文帝下诏书说:“我一心向往远古的清静无为,志向在于淡泊名利,于是命令太子登上皇位,我得以悠闲自得,修身养性,潜心于自然之道。”
大臣们上奏说:“昔日汉高祖称帝后,尊奉他的父亲为太上皇,表明太上皇不执掌天下大权。如今皇帝年幼,国家的各项大政事务,仍然应该由陛下总管。我们恭敬地奉上尊号为太上皇帝。”献文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己酉日,太上皇移居到崇光宫,宫中的椽子不加砍削,台阶只用泥土砌成;国家的重大事务都要向他汇报。崇光宫位于北苑中,太上皇又在苑中西山建造了鹿野佛塔,与修行的僧人一起居住在那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