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修气修脉,如同驾驭一叶扁舟,在茫茫修行之海上寻找方向,尚能依靠经验与毅力勉强把握。然而,当修行者试图触及深邃莫测的修明点与拙火之境时,一切便变得扑朔迷离,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发现,那些曾经指引我们前行的理论,在触及更高层次时,却如同过时的地图,无法再为我们指引方向。有时,我们甚至会被这些理论所累,如同盲人摸象,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
许多修行者,在修气修脉的过程中,误将那些色蕴里产生的微妙感受当作是拙火的征兆,自以为已经踏入了修行的大门,即将登堂入室,窥见真谛。然而,当他们沉浸在自我陶醉的幻想中时,却发现自己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有的努力与期待,都化作了竹篮打水一场空,镜花水月一场梦。
这些理论,在修行的初期,如同我们渡河时的小船,帮助我们顺利抵达对岸。然而,当我们成功渡河,踏上新的征程时,却往往无法摆脱这些理论的束缚,如同扛着小船赶路,既沉重又徒劳。真正的修行者,应当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下。
6
我们时常被告诫:“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这两句箴言,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在追寻真理的旅途中,需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不为任何外在的“法”或“非法”所迷惑。
正如《金刚经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所述:“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以筏喻法,意在告诫我们,法如同渡河的筏子,一旦过了河,筏子便应舍弃,因为筏子本身并非目标,而只是过河的工具。同理,在修行过程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法”也只是帮助我们达到彼岸的工具,一旦达到目标,便应舍弃,更何况“非法”呢?
然而,要真正做到“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又谈何容易?我们内心深处的执念,如同顽固的藤蔓,紧紧缠绕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难以摆脱。在修炼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默念着这两句箴言,希望借此来破除内心的执念,但问题并非一个“如筏喻者”这般简单的比喻就能轻易解决。
7
一个人在修行的漫漫长路上,宛如孤独的旅者,面对的不只是一两条浅浅的溪流,而是深不见底、连绵不绝的河流。这些河流,有的上面漂浮着渡人的舟船,有的却空空如也,一片寂静。
若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因担忧前方未知的河流无船可渡,那么他可能会选择最笨拙的方法——扛着沉重的船只,一步步前行。这样的选择无疑会让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步履维艰。
然而,若他选择放下船只,轻装上阵,那便是将命运交给了未知。他赌的是下一条河流的渡口,是否有船等待着他。若有,他便能顺利过河,继续前行;若无,他则不得不回头,重新扛起那沉重的船只,再度踏上征途。
8
当你轻装简行,期望下一条河流能有船渡你过河时,你会发现,那宽阔的河流上,始终是空无一物的。
当你背负船只,步履沉重地走到下一条河流时,那么,渡船十有八九会在那里静静地等待。
时常身负巨舟在路上奔波,这份沉重,犹如心头的一块巨石,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如此这般,我们恐怕此生都难以触及那悟道的至高境界,与圆满之境遥遥无期。背着船行走,固然是生活的一种姿态,但它终究不是那登堂入室,参透世间奥秘的大道法门。
真正的行者,应是心怀波澜,而不拘于形。他们深知水性,能自如地在水中穿梭,如凌波微步,轻盈而飘逸。他们腾云驾雾,不受尘世束缚,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在他们的眼中,一叶扁舟便可承载万千世界,一滴水珠便能映照出宇宙的奥秘。
会游泳者,方能涉水而过,不为波涛所困;能腾云者,才能驾雾前行,不被云雾所迷。这样的行者,可指叶为舟,化水为途,他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亦能在心灵的深处探索。他们的步伐虽轻,却能跨越千山万水;他们的心灵虽小,却能容纳宇宙乾坤。
背着船赶路,距离那登峰造极的无上妙道,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放下沉重的负担,学会在水中游泳,在云中飞翔,指叶为舟,化水为途,方能真正触及悟道的至高境界。
喜欢修真笔记摘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修真笔记摘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