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了一种精神资源,一个文化母题,一个可以被不断解读、赋予新意的象征符号。他是“坚韧”,是“智慧”,是“逍遥”,是“反抗”,是“秩序”,是“慈悲”……不同时代、不同境遇的人,都能从他的传说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力量与慰藉。
在某个凡间国度,一个最为寻常的午后。临街的茶馆里,人声鼎沸。留着山羊胡的说书先生,唾沫横飞,正讲到《苟圣破虚录》最精彩的段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陆凡圣人祭出那寂灭仙箓,嘿!真是紫气东来三万里,诸邪退避鬼神惊!”
惊堂木“啪”地一拍,满堂喝彩。
茶客们听得如痴如醉,或惊叹,或议论,或催促着下文。没人注意到,在说书人那张磨得油光发亮的枣木案几角落,静静地放着一杯茶。青花瓷盏,茶汤清冽,仿佛刚刚斟满,袅袅地冒着几乎看不见的热气。
说书人讲得口干舌燥,端起自己的粗陶大碗,咕咚咕咚灌了几口凉茶,却始终未曾碰触那杯近在咫尺的青花盏。
有熟识的茶客笑问:“老先生,那杯茶是给谁留的?莫不是等相好的?”
说书人放下碗,用袖子擦了擦嘴,神秘地笑了笑,目光掠过那杯茶,望向窗外熙攘的街市,悠然道:“给一位……老朋友。他或许会来,或许不会。但这杯茶,总得给他留着。”
茶客只当是说书人的怪癖,哄笑一番,也就过去了。
那杯茶,就那样一直放着,从午后到黄昏,再到打烊收摊,说书人小心翼翼地将其端到后台,次日开讲,又原样摆回案几角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茶汤仿佛永远那么满,那么清,热气微茫。
无人知其来历,无人晓其深意。
如同那已化入太虚血脉的传说,看似虚无缥缈,却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于尘世烟火中,显露出它永恒而温润的一角。
后世传颂逍遥仙。
仙踪已渺,仙名长存。而仙所代表的那份于逆境中求存、于自在间守心、于万物怀慈悲的精神,早已如这杯无人动却永远满着的清茶一般,融入了时光,成为了这诸天万界,无数生灵灵魂深处,一抹不灭的底色。
喜欢这个系统有漏洞请大家收藏:(m.20xs.org)这个系统有漏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