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温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这就是协作的妙处嘛!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想到所有事,你补我的缺,我填你的漏,最后出来的东西才扎实。”
中午休息时,各族人把带来的食物摆在临时搭起的长桌上,像一场流动的盛宴。星灵族的光能面包会随着温度变化形状,暗渊族的暗影果酱抹在上面,会浮现出星星图案;兽人族的烤肉串用光能树枝穿着,烤得外焦里嫩;人类老温带来的腌菜,是用星灵的光醋和暗渊的盐巴泡的,酸中带咸,格外开胃。
“尝尝这个!”机械族的铁蛋用机械臂递过来一个金属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会自动搅拌的能量粥,“用光能加热,暗影保温,喝了干活有力气!”
莱昂正和星灵族的学者讨论古籍修复技术,学者说光纹木的汁液能粘合纸张,莱昂则想起暗渊族的某种树脂有防腐作用,两人越聊越投机,当场就画起了联合修复方案。
星澜和墨帮着老温整理那些“跨界笔记”,发现其中一本里夹着张老照片:年轻的老温和一个暗渊老者在归心港的码头握手,身后是堆满书籍的船。“这是暗渊族的守书人老黑,”老温的声音有些怀念,“当年他冒着风险把暗渊的孤本运过来,说‘书烧了就真没了,种族的根不能断’。可惜他去年过世了,这次图书馆的顶层,我想给他留个纪念角。”
下午的意外出在图书馆的地基上。当大家用光能起重机吊一块巨大的墨玉岩时,地基突然微微下沉——原来底下是层松软的星砂,承受不住重量。
“用星灵的光能桩!”星灵青年喊道,“打进地下能自己凝固,像树根一样抓地!”
“光有桩不够,”暗渊石匠摇头,“得用暗影泥浆灌缝,能填充所有空隙,比水泥还结实。”
格纳扛起几根光能桩走到地基旁:“俺来打桩!保证打得又深又直!”他抡起锤子,每一下都敲在桩顶的正中心,光能桩在撞击下发出嗡嗡的共鸣,慢慢沉入地下,周围的星砂真的开始凝固。
暗渊石匠则带着几个族人调制暗影泥浆,黑色的泥浆倒进地基缝隙,像活物一样顺着缝隙流动,很快就填满了所有空隙。等泥浆凝固,再踩上去,地基稳得像块岩石。
夕阳西下时,图书馆的框架已经立了起来。光纹木与墨玉岩交替的楼梯蜿蜒向上,星晶顶在余晖中折射出彩虹般的光,底层的书架已经搭好,几本书被先放了进去,光纹木的金纹正慢慢爬上《暗影草药志》的封面,像是在打招呼。
老温站在图书馆门口,抚摸着门框上刚刻好的字——“万族共读,一馆同源”,这是各族人一起想的馆训,每个字都用两种文字刻成,左边光纹,右边暗影。
“明天就能搬书了!”兽人族的小姑娘举着一朵光能花跑过来,把花插在门口的石缝里,“我要把我奶奶的《兽语故事集》捐过来,里面有好多光暗星兽交朋友的故事。”
“我捐我爹的矿场笔记!”格纳拍着胸脯,“里面记着光暗矿石怎么搭配才能出好钢,也算技术文献!”
莱昂则和铁蛋师傅调试完顶层的星晶顶调节装置,芯片在星光下闪了闪,星晶顶的透光率慢慢变化,把夕阳的光筛成斑驳的光斑,落在刚铺好的木桌上。“以后在这里看书,冬天能晒到暖光,夏天有树荫似的阴凉。”莱昂笑着说。
星澜和墨站在顶层的露台上,看着集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远处的光能溪流与暗影苔藓在暮色中交融成柔和的紫色,各族人收拾着工具,互相道别,明天还要来继续完善图书馆。老温的声音在楼下响起,他在给几个孩子讲那本《星际游记》里的故事,讲到光暗商人合开星港的段落时,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
“你看,”墨轻声说,“建图书馆的过程,本身就成了最该被记录的故事。”
星澜望着书架上那本光暗混血诗人的诗集,书页上的诗句在夜色中微微发光:“或许知识的意义,不只是存在书里,更是让不同的人因为它走到一起,像这些木头和石头一样,慢慢长成彼此的模样。”
夜深时,老温独自留在图书馆里,借着星晶顶透下的月光,在一本新的笔记上写下今天的故事。他要把协作日的点点滴滴都记下来,作为图书馆的第一本藏书——《我们一起建了座图书馆》。笔记的最后,他画了个小小的光暗交织的星星,旁边写着:“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让书活起来的,从来都是读它、传它、为它走到一起的人。”
远处的集市依旧热闹,光能与暗影的光芒在帐篷间流动,像无数条细细的线,把各族人的生活缝成了一块温暖的布。而这座刚搭起框架的图书馆,就像布上最亮的纽扣,闪烁着知识与理解的光。明天,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它会迎来真正属于万族的书页翻动声。
喜欢地球青年漂流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地球青年漂流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