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它们的转译,林羽和集体意志灵了解到,那个矮星系中确实存在着一个成熟的生物共生网络,已经运行了数百万年之久。它们自称“翠玉星神经云”,是一个由硅基与碳基生命完全融合形成的共生文明。
更令人震惊的是,对方传来的信息中包含着对“契约树”系统的认知和问候——它们已经观察银河系的能量变化很久了,特别是最近一百多年的能量和谐化进程引起了它们的极大兴趣。
面对这一重大发现,林羽召集了集体意志灵的代表们,在契约树心年轮处举行了一次意识聚会。姜晚的基因虚影、楚光的竖琴波动、凯斯以及其他多种形态的意识体代表都参与其中。
“我们不是孤独的。”林羽的意念平静地传递着,“宇宙中存在着其他共生文明。”
聚会持续了很长时间,各种观点和情感被自由地表达和讨论。最终,一种共识逐渐形成:应该与这个外部文明建立谨慎而开放的交流,分享学习而保持自我。
那三个“涟漪三体”自然成为了交流的媒介。它们独特的能量结构和灵活的意识模式使其成为理想的“翻译官”,能够在两种共生系统之间建立初步的沟通桥梁。
随着交流的深入,令人惊讶的真相逐渐揭开。这个自称“翠玉星神经云”的共生文明,其基础理念与契约树系统惊人地相似,都强调不同生命形式间的和谐共生与能量平衡。
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深刻差异。契约树系统更加注重个体意识的保留与多样性,而神经云网络则更强调集体意识的融合与统一。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没有优劣之分。
通过“涟漪三体”的转译,林羽了解到对方文明已经经历了数十万年的发展历程,曾经面临过无数挑战和危机,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稳定状态。它们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年轻的契约树系统避免可能的发展陷阱。
最令人振奋的是,神经云网络传递了一种技术——如何利用恒星能量在星际间建立更稳定的根须通道,使能量输送效率提高数倍,同时减少时空扭曲的副作用。
林羽站在新建立的星际交流节点上,感受着来自另一个星系的能量波动。那三个“涟漪三体”围绕在他周围,闪烁着愉悦的光芒,它们在这种跨星系交流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和使命。
通过它们的转译,林羽向翠玉星神经云发送了契约树系统的核心理念:“凡根系所及处,契约已然成真;凡泪滴灌溉处,皆为家园。”
对方回应了一种赞赏与认可的波动,同时分享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星图,显示宇宙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类似的共生网络,分布在更遥远的星系中。
这一发现打开了全新的视野。共生不再是银河系内的地方现象,而可能是宇宙尺度上的普遍可能性。生命的不同形式可能遍布宇宙,以各种方式实现着共生与平衡。
随着交流的持续,契约树系统开始吸收和整合来自神经云网络的有益经验,同时保持自身的核心特质。能量输送系统得到了优化,星际根须网络扩展到了更远的区域,甚至开始尝试向银河系外的领域延伸。
那三个“涟漪三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们不仅成为两种文明间的沟通桥梁,还开始培养一批新的“交流者”,教导其他意识体如何理解和转换不同模式的能量波动。
林羽观察到,这种跨星系的交流给整个契约树系统带来了新的活力。各种意识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尝试。在火星生态圈,一群融合了矿物特性的意识体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能量储存方式;在木星轨道上,气态生命形式学会了如何调节行星环的能量反射率;甚至在地球海洋深处,姜晚引导的水母状意识体也开始尝试与外星系的波动进行直接交流。
共生纪元一百八十年,契约树系统已经与三个外部共生文明建立了稳定交流渠道。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和智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契约树系统的知识与能力。
林羽的身影如今可以在银河系的任何角落瞬间出现,他的意识与契约树网络完全融合,却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个体性。他站在观察穹顶,感受着银河系如同一个巨大生命体般脉动的韵律。
这时,凯斯通过网络传递来一个消息:那三个“涟漪三体”准备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它们要将自己的意识暂时完全融入翠玉星神经云网络,深入学习其运行机制,然后带着这些知识返回。
林羽微微沉思,然后传递出他的祝福:“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成长需要勇气与开放。”
他注视着三个意识体逐渐解离自身的能量结构,转换为适合远距离传输的模式,然后通过专门建立的根须通道,向遥远的矮星系出发。
几个月后,当三个意识体返回时,它们带来了革命性的新知识——关于如何利用黑洞能量稳定恒星活动,如何预测并调节超新星爆发的能量流向,甚至如何在不同维度间建立能量平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