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前线的监控力量根据修正后的坐标,调整了布控范围。声呐、水下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开始对那片复杂海域进行精细扫描,寻找任何人工造物的痕迹。空中和水面的警戒级别也提升至最高。
与此同时,内陆对梁氏后裔的搜寻工作,在几乎陷入僵局时,迎来了一丝转机。
一位长期研究本地族谱的民间学者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他在整理一批从废旧物品回收站抢救出来的故纸堆时,曾见过一套残缺的《梁氏族谱》抄本。据他回忆,那套族谱记载的一支,在明末清初时期确实与海上活动有关,后来逐渐迁往内陆,族谱中对那段历史讳莫如深,但似乎提到过“信物”、“海外”等零星字眼。可惜那套族谱残本后来被他转手给了一位专门收集沿海地区民间文献的收藏家。
《梁氏族谱》!信物!海外!
这条线索的价值不言而喻!
陆野立刻派人找到了那位收藏家。幸运的是,收藏家对那套残破的《梁氏族谱》还有印象,并且找了出来。族谱确实残缺严重,虫蛀水渍遍布,但经过文物修复专家的初步处理和保护性翻阅,在其中一页关于明末某位梁氏先祖的记载旁,发现了一行极其模糊的、用特殊墨水书写的小字注释,只有在特定角度的强光下才能隐约辨认:
“……逢乱世,涉波涛……锚图乃钥,分散藏之……以待……海外……”
“锚图乃钥,分散藏之”!
“锚图”很可能指的就是“青龙绕锚”图!它就是找到宝藏的“钥匙”!而且这把“钥匙”被分散隐藏了!
这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老板”要如此执着、系统地搜集所有与“龙锚”梁氏相关的文物!他不仅仅是在搜集宝藏,更是在搜集拼凑这把“钥匙”的碎片!岚港市水下的,落雁涧地宫里的,可能都只是“钥匙”的一部分!
“以待海外”……这又是什么意思?是等待海外的族人?还是暗示宝藏最终的目的地或线索指向海外?
族谱的发现,让“老板”的动机和行为模式更加清晰,也凸显了阻止他的极端重要性。一旦让他凑齐“钥匙”,不仅意味着巨额财富的流失,更可能导致一段重要历史信息的永久湮灭。
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找到这本族谱后来流传到了哪里,以及,当前可能持有它、或者说,正在利用它进行犯罪的那个“老板”究竟是谁!
收藏家回忆,他收购这本族谱是在五年前,从一个古籍旧书市场上,从一个不太熟悉的书贩手里买的,当时只觉得是本地文献,有一定史料价值。至于之前的流传经历,他无从知晓。
线索似乎又要断了。
但专案组没有放弃。他们调取了五年前那个旧书市场附近可能的监控记录(由于时间久远,希望渺茫),并开始排查当时活跃在本市的、可能与古籍文献交易相关的所有人员。
与此同时,陈凯团队尝试对族谱上那行小字使用的特殊墨水进行成分分析,希望能找到一些时代或产地的特征。而笔迹专家则开始研究那行小字的书写习惯,试图与已知的、可能涉及文物犯罪的人员笔迹进行比对。
这是一项极其细致且需要运气的工作。
就在笔迹比对暂时没有结果时,负责排查古籍市场人员的侦查员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找到了当年那个书贩!虽然书贩对五年前卖出一本破旧族谱的事情早已忘记,但在警方出示族谱照片和反复启发下,他隐约记起,当时好像是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像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男人,急于出手一批旧书,其中就包括这本族谱。书贩形容那个男人“说话文绉绉的,但眼神有点躲闪,好像不太想让人知道他的身份”。
知识分子模样!眼神躲闪!
这虽然是一个模糊的描述,但却是第一次对“老板”或其核心成员可能的外貌特征有了一个间接的勾勒。
警方根据书贩的模糊记忆,模拟了画像,并在内部数据库和重点人员监控名单中进行初步筛查。同时,也将画像发给参与案件的历史学者们辨认,看是否有人认识符合特征的同行。
画像的传播范围被严格控制,以防打草惊蛇。
几天后,一位参与“龙锚”史料研究的历史学教授,在看到模拟画像后,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线索。他表示,画像上的人,眉眼间有几分像他认识的一位同行——一位姓严的、研究明清海外交通史的学者。这位严教授性格孤僻,很少参加学术活动,但据说家学渊源,收藏了不少冷门的古籍和海外文献。近年来,他似乎对“海上私人贸易”(即走私)领域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兴趣,发表过几篇观点比较偏激的论文。
严教授!明清海外交通史!冷门古籍收藏!对海上走私感兴趣!
所有的特征,都与“老板”可能具备的知识背景和行为动机高度吻合!
“严文宏……”陆野念着这位教授的名字,眼神锐利如刀。难道这个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的“老板”,竟然是一位隐匿在象牙塔内的学者?
他立刻下令:“秘密调查严文宏的所有背景资料!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学术轨迹、资金状况、出入境记录!尤其是他近几年的行踪,是否与岚港市、黑水县‘落雁涧’、以及南海坐标区域有过重合!”
一张针对严文宏的秘密调查网,悄然撤开。如果他就是“老板”,那么,这场持续了数月、跨越水陆、涉及多条人命的惊天大案,终于要逼近其真正的核心了。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刑侦天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