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张照片——是苏晓棠带着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清理图书室的背影。“我们没有图书室,没有像样的课外书,但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孩子,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在泥泞中,依然仰望星空!”
路远的声音哽咽了,眼眶通红:“我知道清溪镇穷!穷得叮当响!灾后重建百废待兴!但是,再穷,我们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在危房里读书吗?再难,我们能掐断孩子们求知的渴望吗?清溪镇可以没有高楼大厦,但不能没有书声琅琅!可以没有金山银山,但不能没有托起明天的太阳!”
他放下照片,深深地对着台下鞠了一躬,久久没有起身:“我路远,代表清溪镇三万父老乡亲,几百个渴望知识的孩子,恳请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帮帮我们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安全的教室,一本完整的书,一个温暖的冬天!清溪镇的未来,拜托大家了!”
全场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观众悄悄抹着眼泪。
就在这时,导播示意有特殊连线。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苏晓棠的画面!她不在省城,而是在石头沟村小那间危房教室门口!她身边站着王老师和十几个衣着破旧但眼睛明亮的孩子。
“路书记,”苏晓棠的声音通过信号传来,带着电流杂音,却异常清晰,“我和孩子们在清溪镇,为你加油!也告诉所有关心我们的好心人,清溪镇的孩子,不怕苦,不怕难!我们想读书!”
她转身对着孩子们:“孩子们,我们一起唱首歌,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人,好不好?”
“好!”孩子们的声音清脆响亮。
在破败的危房前,在凛冽的山风中,一首跑调却充满力量的童声合唱响彻演播大厅,也通过电波传向千家万户: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路远在省城节目上的真情呼唤和苏晓棠带着孩子们的隔空合唱,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节目还在播出中,省电视台的热线电话就被打爆了!个人捐款、企业捐助、慈善机构的对接意向…如同雪片般飞来。省教育厅的领导连夜开会,特批了一笔紧急教育重建专项资金。那位曾拒绝路远的吴处长,亲自打来电话道歉,并表示全力支持清溪镇的教育重建。
短短一周,清溪镇教育重建专户收到的捐款就达到了惊人的173万元!远远超出了路远最初的预期!更让他感动的是,许多捐款都是匿名,留言上写着:“给孩子们买书”、“给老师买双手套”、“为清溪镇的太阳”…
重建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启动。路远亲自担任总指挥,苏晓棠被推选为重建监督小组成员。第一铲土,铲向了石头沟村小那堵危险的危墙。孩子们远远地看着,眼中充满了期待。
在讨论新学校命名时,路远力排众议,没有接受任何企业的冠名要求。他站在即将封顶的新教室前,看着在工地上帮忙搬运砖头、小脸脏兮兮却笑容灿烂的孩子们,心中有了决定。
“就叫‘春蕾小学’吧。”路远对身边的苏晓棠和设计师说,“孩子们是春天的花蕾,教育就是阳光雨露。希望这所学校,能托起清溪镇所有孩子的春天。”
苏晓棠看着路远在阳光下棱角分明的侧脸,看着他眼中那份为孩子们点亮未来的执着和温柔,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愫。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正用他并不宽阔的肩膀,为清溪镇,为这些孩子,扛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新校舍落成那天,阳光正好。崭新的教室里,窗明几净。孩子们抚摸着光滑的课桌,翻看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课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王老师站在新讲台上,激动得老泪纵横。路远和苏晓棠站在教室窗外,看着里面琅琅的读书声,相视一笑。
“路书记,”苏晓棠轻声说,“谢谢你,给了孩子们一个春天。”
路远摇摇头,目光深邃:“是清溪镇的孩子们,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朗朗的读书声飘出窗外,飘荡在清溪镇的上空,如同希望的种子,在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而路远知道,这只是开始。托起明天的太阳,需要更坚实、更长久的力量。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如何让清溪镇真正拥有自我造血的、可持续的教育投入机制。新的挑战,已在眼前。
喜欢官途:青云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途:青云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