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辽阳有个武承休,家境殷实,最喜交朋友,身边来往的都是知名人士。
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怪梦——梦里一个人跟他说:“你的朋友遍布天下,但大多只是泛泛之交!唯独一个人能跟你共患难,你反倒不认识?”
武承休忙问:“是谁?” 那人答:“田七郎啊,你忘了?”
一觉醒来,武承休心里犯嘀咕:“田七郎?这名字听都没听过!”
第二天一出门,见着相熟的朋友就问 “认不认识田七郎”。
有人告诉他说:“哦,你说的是东村那个打猎的吧?”
武承休一听,当即备了马,直奔东村,到了一户人家门口,用马鞭敲了敲门。
没一会儿,门开了,出来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儿——只见他眼睛像貙狼般锐利,腰肢如蜂般纤细,头戴油腻小帽,身穿黑色围裙,衣服上多处打着白色补丁,
小伙儿拱手到额前,问:“您是哪儿来的?”
武承休报了自己的名字,又说路上有点不舒服,想借贵府歇会儿,接着问:“请问田七郎在吗?”
小伙子答:“我就是。”
说着把武承休让进门。
武承休仔细一瞅 —— 好家伙!几间破屋像快塌了似的,用木头棍子支着墙。进到里屋,柱子上挂着虎皮、狼皮,连个正经桌凳都没有,田七郎只好把张虎皮铺在地上,请他坐。
武承休跟他聊天,七郎说话直来直去,没半句虚的,武承休越聊越喜欢,当场就掏出银子,给他维持生计。
田七郎不肯收,武承休硬塞给他,他拿着银子进屋跟母亲说,没一会儿又拿出来,还是不肯要。
武承休再三坚持,这时七郎母亲拄着拐棍出来,厉声说道:“老身就这一个儿子,不想让他跟富贵人家打交道!”
武承休闹了个大红脸,只好告辞离开。走在回家的路上,武承休琢磨来琢磨去,始终不明白老太太为啥这么倔。
恰好他的随从刚刚在屋后听见了母子俩的对话,于是就告诉了武承休缘由。
原来,田七郎拿银子给母亲时,田母说:“我见那武公子面带晦纹,必遭大祸。老话讲:受了别人的知遇就得分担别人的忧愁,受了别人的恩惠就得帮着别人解难。富人报恩用钱财,穷人报恩用义气。平白无故得到重礼是不祥之兆,恐怕是要你以死相报啊!”
武承休听后,深深感叹田母的贤明,更加倾慕七郎。
第二天,武承休设宴邀请七郎,七郎推辞不来。武承休索性亲自上门,坐在屋里就要酒喝。七郎亲自斟酒,还端上鹿肉干,礼数特别周到。
过了一天,武承休回请七郎,七郎这才去了,俩人喝得投机,相谈甚欢。武承休又要送他银子,七郎还是不收;直到武承休假说 “想托你买张虎皮”,七郎这才收下。
回家后,七郎翻了翻自己存的虎皮,觉得不够好,想再进山打只老虎,好好给武承休凑一张。可进山三天一无所获,偏偏这时候妻子病了,他守着煎汤喂药,没工夫打猎。
过了十天,妻子病逝,七郎忙着办丧事,武承休给的银子渐渐花光了。武承休前来吊唁,送上丰厚的丧礼。
妻子安葬后,七郎又扛着弓箭进山打猎,心里总想着要好好报答武承休。武承休知道他的心思,总劝他 “别急”,想叫七郎去家里做客,可七郎总觉得欠着人情,不肯来。
武承休想让他赶紧来,只好说 “我先要你之前存的那张皮子”。七郎见之前的皮子都被虫子蛀坏,毛全脱落掉,懊恼得不行。
武承休知道后,急忙赶来安慰,接着瞧了瞧那张坏皮子,说:“这也挺好啊!我想要的是皮子,不在乎上面的毛。”
说着就把皮子卷起来,还邀七郎一起回去,七郎不肯,武承休只好自己走了。
七郎心里过意不去,揣着干粮又进了山,连着在山里待了几夜,总算打着一只老虎,把整张虎皮完好地送给了武承休。
武承休特别高兴,摆了酒席,请七郎住三天,七郎坚决推辞,武承休干脆把院门闩上,不让他离开。
宾客们见七郎穿得破破烂烂,都偷偷说 “武公子怎么跟这种人交朋友”,可武承休待七郎比别的客人都亲,还想给七郎换身新衣服,七郎不肯,于是趁他睡着的时候,偷偷帮他换了,七郎醒后无奈,只好收下。
可七郎一回家,他儿子就奉老太太的命,把新衣服送了回来,又索要旧衣服。
武承休笑道:“回去跟你奶奶说,旧衣服我已经拆了当鞋衬了!”
打那以后,七郎常送些兔子、鹿肉给武承休,可武承休再请他去家里,他就再不来了。
有一回,武承休又去七郎家,正好七郎进山打猎没回来。老太太站在门口,隔着门就说:“别再叫我儿子去你家了!你没安好心!”
武承休赶紧赔礼,红着脸走了。
过了半年多,家里人突然来报:“田七郎为了抢一只猎豹,把人打死,被官府抓起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聊斋志异请大家收藏:(m.20xs.org)聊斋志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