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已是中午。李秀兰还没下班,王红在书店吃饭不回来,家里就王刚和王玥在。王超看着空间里那五十公斤大米,想了想,找了个旧面袋,装了大概十斤米出来,拎回家。
“哥,你拿的啥?”王刚好奇地问。
“米,单位发的。”王超把面袋放在厨房,“晚上让妈煮干饭吃。”
王玥跑过来一看,看到那白花花、颗粒饱满的大米,惊喜道:“这么多白米啊!”
“嗯,以后咱家经常吃干饭。”王超笑着摸摸妹妹的头。
他心里琢磨着,得找个机会跟父母透点风,为以后家里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打个底。总不能老是“单位福利”,次数多了也惹人疑心。或许可以借口自己跟人合伙做了点小生意?比如帮人联系些紧俏物资,赚点差价?这个说法似乎比单纯的“干零活”更能解释不断出现的钱和东西。
晚上,王建国和李秀兰回来后,看到那袋米,果然又惊又喜。吃饭时,王超便趁机说道:“爸,妈,有件事想跟你们说说。”
“啥事?”王建国放下筷子。
“我最近……不光是干零活了。”王超斟酌着用词,“认识了个朋友,有点门路,能弄到些市面上紧俏的东西。我帮着牵线搭桥,能赚点中间的辛苦费。所以往后,家里可能时不时会多些钱和东西。”
王建国和李秀兰对视一眼,都没立刻说话。屋子里安静了一会儿。
“超儿,”李秀兰先开口,语气带着担忧,“这……这算不算投机倒把啊?可别再像上次那样……”
“妈,您放心,跟以前不一样。”王超赶紧解释,“我就是个中间人,帮需要的人联系货源,自己不囤货不倒卖,挣点跑腿费,风险小很多。而且现在妈和姐都有正经工作,咱家底子也稍微厚点了,不像以前那样没办法。”
王建国沉吟半晌,问道:“你那朋友……靠谱吗?”
“挺靠谱的,在圈子里有点名气,叫陈守义,大家都叫他老陈。”王超半真半假地说,“做事有分寸。”
王建国听到是个有名字、有绰号的人,似乎放心了些,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行。记住,违法乱纪的事不能干,稳当最重要。”
“我知道,爸。”王超松了口气。父母这边算是初步通过了。
王红在一旁听着,轻声说:“超儿,你现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不过还是要小心些。”
“姐,你放心,我有分寸。”王超对姐姐笑了笑。
夜里,王超躺在床上,盘点着空间。现金已经接近八百块,还有一堆票证。物资方面,除了今天秒杀的,还有之前留下的布匹、罐头、白酒、以及那几套宝贵的自行车配件和收音机。邮册也厚实了好几本。
他规划着下一步。木材生意可以先投石问路。自行车配件通过老陈慢慢出。邮票继续囤积。家里生活要稳步改善,找个合适的时机把收音机拿出来……
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在谨慎中稳步推进。1956年的画卷,正在他面前缓缓展开,他相信,只要步步为营,一定能在这幅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窗外月色正好,王超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更精彩的生活还在后面等着他。
第十九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