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协调员,张师傅,你们可真是办了件大好事啊!”老吴激动地说,“这东西太好了!咱们以后切粉条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保障了!”
王超趁此机会,当众宣布:“为了庆祝咱们加工组的技术革新成功,也感谢大家最近的辛勤劳动,街道特意批了一部分物资。这次‘质量红旗’和‘效率红旗’的优胜小组,除了工分奖励,每人额外奖励一斤面粉!另外,明天中午,咱们用厂里给的超额完成任务奖金,买点鱼,给大家加个餐!”
这话一出,现场顿时沸腾了!面粉!鱼!这可是实打实的好东西!工人们的积极性被瞬间点燃,尤其是那几个原本有些懒散的刺头,听到有鱼有面,眼睛都直了,暗自盘算着下次怎么也得加把劲。
王超接着对张保国说:“张叔,还得麻烦您,根据咱们常用的几种粉条规格,多做几个可以替换的导向条,方便切换。”
“包在我身上!”张保国一口答应,干劲更足了。
切割台的改良成功,以及随之而来的物质奖励承诺,极大地鼓舞了加工组的士气,也让王超在工人中的威信进一步提升。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的协调员不仅有手段,有本事,还真心为大家谋福利。
初战告捷,王超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一边让张保国带着两个有点木工基础的青年,开始批量制作这种简易切割台,替换掉原来落后的切割方式;一边开始谨慎地思考晾晒问题的改良。
他暂时排除了需要额外能源的烘干方案,风险太高。他将重点放在了优化现有晾晒流程和工具上。他借鉴后世常见的多层晾衣架和食品烘干架的原理,画出了一个可立体折叠、带有细密网眼(可用结实的纱布或细铁丝网)的多层晾晒架草图。
这种架子可以在晴天充分利用空间,在天气不好时也能搬到通风较好的室内屋檐下,相比平铺在地面或单层架子上,能有效加快空气流通,缩短晾晒时间。
这个设计同样得到了张保国的认可,认为制作起来也不难。王超便让他带着人,在完成切割台制作后,着手试制几个这样的多层晾晒架。
同时,王超也通过老陈的渠道,留意寻找一些价格低廉、吸湿性好的材料,比如生石灰,准备在梅雨季节时,在室内晾晒区角落放置一些,辅助吸潮,进一步降低霉变风险。
晚上,王超特意请张保国、老吴,还有两位在改良中出力最多的老师傅到自己家。他用系统里秒杀到的草鱼和火锅底料,加上些自家种的蔬菜、腐竹、粉丝,弄了一顿简陋却香气扑鼻的“火锅鱼”。那浓郁辛香的滋味,让几位常年饮食清淡的老师傅吃得满头大汗,大呼过瘾,对王超的“门路”更是佩服,关系也在热气腾腾中拉近了许多。
这些“小改小革”看似不起眼,没有涉及任何高深的技术,却实实在在地针对了生产中的痛点,投入小,见效快,易推广,充分体现了王超立足现实、谨慎务实的态度。他没有急于求成地去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将超越时代的见识,融入到这个时代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范畴内,进行着润物细无声的改良。而适时出现的“系统物资”,则成为了他凝聚人心、推动改良的润滑剂和加速器。
加工组的生产效率在稳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得到了副食品加工厂方面的进一步认可。马主任每次来,看到车间里井然有序、工人们干劲十足、还多了些新奇又实用的小工具,都对王超赞不绝口,心里也更加坚定了要紧紧抓住这个“能人”的想法。
王超则知道,这只是利用技术知识改善生产的第一步。随着他与这个时代接触的加深,以及手中资源的进一步积累,未来或许有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播撒更多、也更重要的“技术火种”。
第五十六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