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火道砌得不顺畅,热量传递不佳;第一次试运行时,排湿不畅,烘干房内水汽弥漫;传动机构运行起来嘎吱乱响,还不平稳……但每次遇到问题,老师傅们都能聚在一起琢磨,王超也从原理角度提出改进建议,比如调整火道坡度、增加排湿口、加固传动结构等。
在反复调试和修改中,一个看起来颇为简陋、甚至有些怪异的砖铁混合结构——第一代“土法烘干机”雏形,终于立了起来。
消息不胫而走,连马主任都坐不住了,在王超他们准备进行第一次正式试验时,亲自跑到了厂区角落来观看。
“小王,张师傅,这就是你们鼓捣的烘干机?真能成?”马主任看着那奇特的装置,既期待又怀疑。
“主任,成不成,试试就知道了。”王超心里也没百分百的把握。
试验开始。炉膛里点燃了煤块,鼓风机(暂时用人力摇动那个自制风扇叶轮替代)开始工作。热空气被送入烘干箱,透过观察孔,能看到里面架子上挂着的试验米粉开始被热风环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众人屏息凝神。效果……确实有,但并不理想。热风分布很不均匀,靠近热风口的米粉已经有干燥迹象,而角落里的还湿漉漉的。温度控制也全靠经验,摇风扇的人力也无法持久,导致热风时大时小。烘干出来的米粉,品相远不如自然晾晒的均匀透亮,有些地方甚至有点发黄。
“这……效果好像不太行啊。”马主任有些失望。
张保国却盯着烘干机,目光炯炯:“主任,第一次能这样,已经不错了!至少证明这路子走得通!热风能进去,米粉确实能干!就是这风怎么吹匀、火候怎么控,还得下功夫改!”
赵大海也点头:“对!架子得重新设计,让风能兜着走!鼓风也得想办法弄个稳当的。”
王超看着那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却实实在在运转起来的雏形,心中充满了希望。他对马主任说:“主任,张叔说得对。这只是第一步,证明了我们完全可以摆脱看天吃饭。接下来就是不断完善的问题。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有信心把它改得更好用!”
马主任看着王超和几位老师傅眼中并未熄灭反而更加旺盛的斗志,也受到了感染,点了点头:“好!那就接着干!需要什么支持,街道想办法!”
第一次试验,虽未竟全功,却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王超知道,随着这台“土法烘干机”的不断完善,加工组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不再受制于自然,真正掌握了生产的主动权。
第六十三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