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拖家带口,跌跌撞撞,一路向南逃亡。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着一股求生的本能,终于逃到了太原郡境内。
雁门郡那血腥恐怖的景象,也随之被带到了太原城。
“匈奴人来了!匈奴人杀进雁门了!”
“好多人啊!都被杀了!血流成河啊!”
“房子都烧光了!粮食、东西全被抢走了!”
“那些畜生!他们连哇哇哭的孩子都不放过啊!呜呜呜……”
逃难者撕心裂肺的哭喊,在太原城中回荡。
匈奴人在并州的暴行的消息,迅速在太原城中蔓延开来。
太原郡的守军呢?那些本该保境安民的官兵,都去哪里了?
百姓们四下张望,这才惊恐地发觉。
偌大的太原城里,竟然连一个正规军的影子都看不到!
高干!
那个身为并州刺史,本该是并州百姓父母官的袁绍的外甥!
他早已接到了袁绍的密令。
以“操练兵马,以壮军威”这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将太原郡仅有的三万军队,全部拉到了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
美其名曰野外拉练,锤炼精兵。
实际上,却是为匈奴人的南下,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将太原城和满城百姓,送给了匈奴人。
太原城的百姓,在短暂的惊恐之后,爆发出冲天的愤怒!
他们咬牙切齿,诅咒袁绍和高干这两个引狼入室、卖国求荣的奸贼不得好死!
他们声泪俱下,痛恨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关键时刻却与豺狼为伍的士族门阀!
至于逃跑,除了那些士族早就不见了外,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往哪里逃?
匈奴骑兵来去如风,他们这些拖家带口的普通百姓,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留下来,守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就在太原城人心惶惶,一片混乱之际。
一个年轻的身影,毅然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他叫郭淮,年方二十,正是血气方刚、一腔热血的年纪。
他虽然是豪强家族出身,却看不惯他们的作风,也没有官府的任命,但他有一颗不愿屈服,热血的汉家之心!
“乡亲们!父老兄弟们!”
郭淮登上一个临时的土台,振臂高呼,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我们不能坐在这里等死!”
“匈奴人是吃人的畜生!他们不会对我们发善心!”
“雁门的惨状,你们都听到了!我们不想变成那样!”
“与其跪着被他们像猪狗一样宰杀!不如拿起我们手中的一切!”
“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我们的妻儿老小!保卫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土地!”
“守城!”
“只有守住这座城!我们才有活路!才有希望!”
是啊!逃不掉!跑不了!
那就拼了!
他们都是堂堂的大汉子民!怎能任由那些异族蛮夷在自己的家园肆意屠戮?!
“守城!”
“对!守城!”
“跟匈奴那帮狗娘养的拼了!”
激昂的呼喊声,如同燎原的星火,迅速点燃了整个太原城。
各行各业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纷纷响应。
城中的富户们,不再吝啬家财,纷纷捐出金银粮食,充作军资。
铁匠铺的工匠们,拿出看家本领,日夜不停地赶制兵器,哪怕只是简陋的矛头、刀片。
青壮男子们,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拿起了锄头、扁担、木棍,甚至家中的菜刀、剪刀,只要能伤人的东西,都成了他们的武器。
自发加入守城队伍的百姓,人数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增加。
很快,就超过了两万人。
郭淮看着眼前群情激奋的百姓,心中也是热血沸腾。他迅速开始组织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民壮,划分队伍,分配任务。
就在他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
他注意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混乱的人群中灵活地穿梭。
那个身影正指挥着一群年纪更小的少年,搬运着沉重的石块,传递着各种杂乱的消息。
虽然年幼,但他的动作异常麻利,头脑清晰得不像个孩子,指挥调度之间,竟有几分章法。
郭淮心中好奇,快步走了过去。
待走近了,他才惊讶地发现,这个沉稳干练的少年,看上去年纪很小,恐怕只有十三四岁。
“你叫什么名字?”
“郝昭!”小小人儿回道。
“你做得很好。”郭准由衷地赞赏道,“比很多大人都强。”
“你愿意帮我吗?帮我一起守住这座城?”
郝昭用力地点了点头。
“愿意。”
“只要能赶走匈奴人,保住太原,保住大家。”
“我做什么都愿意。”
郭淮笑了,笑得很畅快。
他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郝昭瘦弱的肩膀。
“好小子!有种!”
“我任命你,带领一万人手,负责东面和南面两处城墙的防守调度!”
“我亲自带领其余的人马,死守西面和北面!”
“我们一起,守住太原!让那些匈奴崽子知道,太原不是他们能撒野的地方!”
“是!”郝昭挺直了小小的胸膛,郑重地应下。
太原城,在郭淮和郝昭这两个临危受命的年轻人带领下,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守城准备。
喜欢三国:大汉第一毒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大汉第一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